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许秋莲 上海报道

近日,浙江省召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明确,5年后,浙江数字经济总量规模实现新一轮“双倍增”,抢占数字竞争新的制高点。接下来五年,浙江将在全域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展新模式。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产业核心企业带头来组建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牵线建立产业大脑,由产业核心龙头企业示范改造未来工厂,继而行业中其他企业视效果好坏跟进转型。在推广过程中要避免为转型的思想,要注重数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要以解决行业难点痛点为主要突破方向。产业大脑应该由企业主导形成和管理。

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协助。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上半年国内部分企业经历了开工不足、物流不畅等多重困难。据江苏省人社厅最新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江苏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9.67万人,新增就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总量占全国1/10以上。

从全国范围来看,在专精特新方面,近期,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发布《青岛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推动实施“倍增”工程,到2025年,新培育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左右、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左右,新培育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左右。

浙江“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新模式

7月13日,2022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暨首届示范区全链接大会举行。在今年开发者大会上签订的12项合作协议中,9个数字经济相关项目的总投资约242.6亿元。

同日,浙江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亮出了浙江要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的雄心:5年后,数字经济总量规模实现新一轮“双倍增”,抢占数字竞争新的制高点。

具体怎么做?

数字产业是基础。浙江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将围绕建成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群这一总目标,“一群一策”发展数字安防、高端软件、集成电路等六大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数字经济百亿级“新星”产业群30个、省级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15个。

接下来五年,浙江将在全域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展新模式。以浙江省数字经济龙头杭州为例,杭州提出聚焦“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产业大脑能力中心,推进产业大脑面向“未来工厂”丰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盘和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新模式是针对各个产业的具体差异,推动不同产业产生适合自己的产业大脑,通过未来工厂的模板示范效应,将数智化对产业发展的实际效用展现给产业中的企业,以示范的方式带动产业中企业的转型热情,以产业大脑来助力行业中的企业转型,解决企业转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以产业核心企业带头来组建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牵线建立产业大脑,由产业核心龙头企业示范改造未来工厂,继而行业中其他企业视效果好坏跟进转型。在推广过程中,要注重数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要以解决行业难点痛点为主要突破方向。产业大脑应该由企业主导形成和管理。”盘和林建议道。

上半年江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全国第一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帮助。

据江苏省人社厅最新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江苏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9.67万人,新增就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总量占全国1/10以上,完成年度目标的58.06%。今年江苏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6万人,比去年增加近5万人,创历史新高。

怎样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将人才引向山区县?

近日,浙江省人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发布《关于支持山区26县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从发挥产业带动就业作用、引进培养各类人才等方面作出规定,促进山区26县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浙江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要求在创建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省级经济开发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等产业平台时,也要将平台吸纳就业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力争到2025年,实现省级经济开发区山区县全覆盖,每个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带动就业达1万人左右,让山区县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今年7月至9月是全省高校毕业生民政系统招录季。据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民政系统搭建就业平台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以来,安徽省已录用社区工作者2069人,社工站吸纳毕业生291人,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共招聘1820人,各类社会组织吸纳195人。

据悉,2022年,安徽省民政系统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约2.4万个,包括开发城乡社区工作者岗位5058个、养老服务业岗位1.35万个、社工站就业岗位1400个,预计新增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约3万个,可提供就业岗位4800个(含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2025年青岛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

在专精特新方面,7月12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发布《青岛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

《方案》提出,推动实施“倍增”工程,到2025年,新培育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左右、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左右,新培育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左右;新培育评价雏鹰企业1000家左右,新培育争创瞪羚企业150家左右、独角兽企业8家左右;新培育推动5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确保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走在全国前列,力争成为排头兵。

今年以来,凭借良好的产业生态,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青岛优质中小企业逆势爆发式增长。130家企业新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4家企业新入围省瞪羚企业公示名单,1家企业入围省独角兽企业公示名单。此外,青岛还组织了2批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认定工作,第一批已新认定公布了2985家,第二批730家正在组织公示。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青岛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较去年增长32.7%,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较去年增长35.8%。

在万亿GDP城市中,青岛“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明显领先,尤其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八、副省级城市第四,展现了制造业的相对优势。截至目前,青岛拥有3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92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43家省瞪羚企业、7家省独角兽企业、9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企业入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

(注:专精特新部分内容为全国数据)

(部分综自:各地官网、官网,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青岛日报等)

『覆盖沪苏浙皖每周最新动态和重点政策解读

追踪三省一市千万+企业流动新态势

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产城发展新潜能

共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出品: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

统筹:卜羽勤

主笔:许秋莲,管振宏(实习生)

编辑:陈洁

(作者:许秋莲,实习生管振宏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