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突然冒出一大批肺结节的患者。大多数都是例行体检时发现的肺部结节,或者因为疫情缘故,做胸部CT检查时所发现,本来没有什么大毛病,平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是CT结果出来后,一切都乱套了。明明医生说了定期复查就可以,可依旧不少人心事重重、坐卧不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样正确看待肺结节呢?

根据分级找到适合自己的诊疗方式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指出:

直径5mm以下的结节定义为微小结节,在基层医院管理就可以;

直径5-10mm的结节定义为小结节,可以去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就诊;

直径10-30mm的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检查出肺结节不必惊慌。肺结节不等于肺癌,且绝大多数结节都是良性的。根据专家共识中的分级,找到适合的诊疗方式就可以了。

避免过度诊断

有了肺结节,是不是一切了之最安全?

在肿瘤学界,对于过度诊断有这样一番解释:过度诊断是指确患有某种疾病但无症状而被诊断出来,此疾病在该患者的有生之年不会构成健康威胁,更不会致死。

学者们认为:将癌前疾病或惰性肿瘤检查出来,进行过度治疗是错误的。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指出:早期的肺微浸润腺癌的过度诊断竟然达78.9%。也就是说有78.9%的患者是暂时不需要处理的,但却做了手术。

而其实有些肿瘤对人体并无危害,甚至至死也不发生临床症状,也不影响患者生活与生命。像这样的情况是没必要过早介入治疗的。特别是直径5mm以下的结节,即便是恶性的,也没必要急着处理。通过定期复查,如果发现有增大或者是密度变实,再切除,也是来得及的。因为一个肿瘤从发生到具有转移能力,一般要经过5-8年或更长时间,最快也需要3-5年。

而临床的过度治疗、过早介入,反而会给患者造成过度的伤害和负担。

定期复查很重要

对于绝大多数的肺部小结节,只要随访就可以,《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也给出了随访的原则,这与世界上几大权威机构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节其实是种情绪病

小结节本身对健康并没有什么危害,然而因为结节而产生的长时间焦虑的情绪,却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其实不止是结节,现在绝大多数的疾病其实都是与情绪有关。

刚说过的为什么要避免过度诊断?

其实,即使是早期肺癌,也可以长期存在不进展,甚至终生带瘤生存。但是如果切下来,戴上“肿瘤”这个帽子,以后会一直生活在“肿瘤”阴影之下。如果总是处在一种焦虑,烦躁的状态,即便这个结节切掉了,其它的地方,也难免不会再长出一个来。

所以这种小结节其实是个情绪病,无形的不良情绪,最终会变成有形的块,在肺上就是以小结节的形式出现,在其他部位就是甲状腺结节、肾上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等。这些在本质上是一类的病。

释放不良情绪,将体内的“火”散出去,才不会有“结”留下来。

合理选择保健品

除了接受标准的治疗(比如手术及放化疗)之外,非常多的患者会寻找各种有助康复的办法,包括饮食、保健品或运动锻炼等办法,希望控制疾病的发展。我应该吃些什么?怎么吃?怎么运动锻炼?要不要吃保健品?

对此,ACS(美国癌症协会)制定了非常多的指南,包括健康人、根据不同的病情人群等。这些指南是美国耗费巨额资金及人力,综合评判了几乎所有的可靠的营养运动方面的临床研究,研究出来的结果,虽然人种不同,但也很有价值,值得学习。

关于肺结节方面。美国癌症协会(ACS)的权威指南的原文很长,对于肺部疾病的患者,精简下来就是:必须戒烟,少饮酒,定期锻炼、营养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