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溪龙复原图(陈瑜 绘)

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学著名期刊《eLife》上报道了一件基干有甲类恐龙的化石骨架,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自近裔特征,认为是一新属种取名为科氏玉溪龙”

玉溪龙为植食性恐龙,主要靠四足行走,当需要时,它会站立起身,用前肢抓取植物嫩叶吃;它的身上布满密密麻麻的骨刺,有较强防御能力,这使得它在面对暴龙类恐龙时,依然可以平安脱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溪龙复原图(陈瑜 绘)

玉溪龙化石于2017年在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脚家店村被发现,化石埋藏在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地层中。是目前亚洲发现的迄今最早最完整的有甲类恐龙。化石有较为完整的骨架,包括部分头骨、下颌、脊椎、肢骨和骨刺。其中,骨刺有120多个,且具有不同大小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溪龙发掘现场——玉溪市易门县脚家店村

(2019年拍摄,云南大学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氏玉溪龙化石出土现场照(图据网络)

新化石和有甲类恐龙的基干类群存在近缘关系,而与甲龙类和剑龙类的形态特征明显不同。当前研究认为,有甲类恐龙起源于大约2亿年前,但具体起源地尚不明确,玉溪龙在亚洲的发现,表明此类群在出现之后,迅速分化并迅速扩散,在约不到300万年内就实现全球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氏玉溪龙化石骨骼保存示意图 (据 Yao et al., 2022 )

(姚熙 绘)

从平板式剑龙到坦克式甲龙,有甲类恐龙是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类生物。其化石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岩石中较为常见,但在近2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地层中则很少发现。

以甲龙类(Ankylosauria)和剑龙类(Stegosauria)为代表的装甲亚目(Thyreophora)恐龙,从晚侏罗纪开始到白垩纪末,都是多个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恐龙的早期演化扑朔迷离,因为装甲亚目可能起源于早侏罗纪,而那时的装甲亚目恐龙化石大都缺乏将其划入甲龙或剑龙关键特征,玉溪龙()就是一种那个时代的装甲亚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氏玉溪龙化石产地、露头及地层柱状图(据Yao et al., 2022)

科氏玉溪龙是在亚洲发现的迄今最早的有甲类恐龙。这是一件较为完整的骨架化石,包括部分头骨、下颌、脊椎、肢骨和骨刺或骨板,其身长约3米,为植食性恐龙,主要靠四足行走,必要时可用前肢取食植物嫩叶。

云南另两种早期装甲类——大地龙()和卞氏龙()由于化石破碎而被认为是疑名,因此玉溪龙便是云南发现的第一种早侏罗纪时期的装甲类恐龙,可能和莫阿大学龙()关系较近,与肢龙()和其他甲龙类是姐妹群,也可能是在莫阿大学龙和肢龙之间分化出来的。

比起身份不明的大地龙和卞氏龙,玉溪龙化石的发现更有力地证明早侏罗纪的东亚已经存在装甲亚目恐龙。玉溪龙和莫阿大学龙所在的装甲类早期旁支可能在整个欧亚大陆都有着分布,也说明早期的装甲类恐龙在200万到300万年内就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玉溪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植食恐龙,可能是四足步行的。它们在当时的生态系统中数量较少,可能不是优势物种。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生物学期刊《eLife》

论文信息:

Yao Xi, Paul M Barrett, Yang Lei, Xu Xing, Bi Shundong. 2022. A new early-branching armoure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of southwestern China. eLife 11: e75248; doi: 10.7554/eLife.7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