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度热评》直播间是由钛媒体钛度热评发起的原创直播栏目,邀请对不同行业、不同商业模式有着独到见解、深度观察的媒体人和行业从业者,第一时间就热点事件进行深度点评,通过多角度解读全面展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据港交所中央结算系统数据显示,比亚迪股份2.25亿股于7月11日被转让至花旗银行,巴菲特抛售比亚迪股份的传言使比亚迪A股、港股7月12日均遭重挫。然而随着半年业绩预告的发布,又因业绩预增股价快速回调。比亚迪能否真正跨过万亿市值的门坎?燃油车是否还有投资机会?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在国际市场中将占有何种地位?

本期《钛度热评》栏目特邀埃森哲战略与咨询汽车与出行行业高级总监杨惠敏,上海报业《鲸智库》智库专家、财经评论员郭施亮,深潜(atom)主笔周立恒以及《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一起就话题“全球销量超特斯拉的比亚迪,能否站稳万亿市值?”进行了讨论。

对于比亚迪的销量是如何登上新能源汽车头把交椅的。埃森哲战略与咨询汽车与出行行业高级总监杨惠敏表示,首先,中国的政策是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民网中国狭义用车数据显示,今年1-5月整体零售销量同比下滑13%左右,但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却保持了将近120%的增长。另外,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新车生产数量约 135 万台,其中新能源车42 万辆,占比是在35%。这个占比已经大大超过了一个产业的存亡生命线(存亡生命线约为 16% )。这个数据说明整个汽车产业已经在往新能源方向发展。而销售同样会推动产能的发展。

第二点,是比亚迪的内生力。比亚迪从最刚开始的自给自足,到现在开始开放供应链。可以看到,比亚迪开放供应链以后,在股票市场上面的表现就一路走高。当一个企业能够去聚焦最擅长的领域,这种核心聚焦战略的回报是很巨大的。目前,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个“三电”核心技术都齐全的新能源企业,且属于三电研发和整车制造兼备的公司。所以比亚迪本身迭代的内生力是很强大的。

最后,是产业链协同的外加作用。比亚迪在整个新能源领域里,不仅是一个整车制造商的角色,事实上,他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构建。产业链的集群会围绕着一些核心的品牌来运作,所以当一个产业集群开始形成协同效应的时候,这个集群也会反过来去支撑比亚迪的发展。

深浅atom主笔周立恒认为,比亚迪现在的销量能够在今年上半年反超特斯拉,成为全球销量冠军,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长期以来对于混动技术的押注。比亚迪在 2008 年就推出了它的首款的混动车型 F3 DM,但是混动技术的国内自主开发难度是非常高的,难点不在技术上的突破,而是专利权。混动的工作原理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专利很早被美国的一家公司掌握了,但是这家公司自己不造车,只卖专利费,那意味着要么去买它的专利,要么绕开这个专利进行研发。混动车型研发的转折点在 2019 年,这家美国公司的混动专利到期了。专利到期后,比亚迪之前累积的技术优势就开始显现。

第二个,在油耗的比拼上。在混动专利到期之后,比亚迪的技术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表现出来的就是价格和油耗。消费者在购买车的时候,其实并不会去在乎这个车到底是混动还是燃油,只在乎价格和油耗。所以比亚迪在2019 年之后,它的销量突飞猛进。

第三个,比亚迪要感谢特斯拉和蔚小理做了新能源概念的国民教育。比亚迪从 08 年之后就开始做新能源,但是声量一直没有做起来,一直到特斯拉进入中国,整个社会对于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比亚迪的技术优势开始显现,所以说也是特斯拉、蔚小理所带来的鲶鱼效应,比亚迪跟在后面吃了最大的一块红利。以上这些原因使得比亚迪的销量非常高。

对于比亚迪能否真正跨过万亿市值的门坎。上海报业《鲸智库》智库专家、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比亚迪的市值前几天曾经突破1 万亿,标志着比亚迪已经跨越万亿大关。而比亚迪的技术沉淀、未来营收、未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能否继续爆发以及能否找到一个新的盈利增长曲线,将会直接影响到他能否站稳万亿市值。

埃森哲战略与咨询汽车与出行行业高级总监杨惠敏认为,首先,中国的产业政策是利好的,一带一路的政策,是会建立一个相对互惠互利的国际关系。另外,中国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产业工人的正常生产。同时现在新能源车的生命周期已经到了一个井喷发展的阶段。另外,由于中国本身在电力供给方面是非常出色而且稳定的,会助力中国新能源车平顺地发展,比亚迪跨过万亿的门槛指日可待。

对于巴菲特坚定持有比亚迪股份14年,是看中了比亚迪的什么特质。上海报业《鲸智库》智库专家、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2008年的金融海啸对中国的核心资产的冲击非常大,中国资产也被压到了一个极低的价格,巴菲特在经历了金融海啸后开始布局比亚迪。虽然那时比亚迪还没有打造出核心护城河,但是大家知道他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目前,比亚迪已经走出了国门,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拥有比较大的影响力。经历了这一轮上涨之后,已经拥有非常完善的产品线和产业链的比亚迪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从长期的角度来说,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发展前景和双碳发展的趋势都是确定的,与此同时,比亚迪还拥有国内庞大的销售市场和人才资源。

《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表示,对于巴菲特减持的传言,大规模股票的数字的重合,显然不是巧合,所以这部分划转到花期席位的比亚迪股票大概率是跟巴菲特有关的。按港交所规则,重要股东减持3个交易日内需发布公告,目前,3个交易日早已经过去,比亚迪大股东未发布任何公告,所以目前来看,不是减持。

目前市场上普遍的一种声音是,这是巴菲特将比亚迪的实物股票换成电子股票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通过花旗、摩根士丹利等券商通道。目的一是响应港交所无纸化交易的要求,二是方便进行后续进一步的交易,巴菲特喜欢安全边界,无论后续是否交易,换成电子票都是没问题的。

后续如何变化、会不会继续减持,还是要看比亚迪的增长空间,首先,上半年,比亚迪做了一次回购,累计回购A股55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89%,最高成交价为358.58元/股(近期最高358.86元),最低成交价为293.37元/股,回购资金总额约为18.1亿元(不含交易费用)。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定格回购在释放信心。

另外,比亚迪是中石油之后,巴菲特重仓投资的第二家中国企业,巴菲特是长期价值投资的典范,喜欢有护城河的标的,比亚迪的护城河包括两个:一个是长期挖、一直挖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和半导体技术。动力电池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装车量23.78GWh,市占率21.59%,市占率同比增长了7%。另外就是正在寻求独立上市的半导体业务,让比亚迪受芯片荒的影响较小。

第二个护城河是规模化,重资产行业通过规模化可以拉低边际成本。另外一个规模化的体现是比亚迪是从大众车切高端车的,新能源对燃油车更新换代的大机会来自中端车型,从销量数据也可以看出来,比亚迪站稳中端再发力高端流动性压力较小。

所以新能源的上半场,比亚迪表现都是不错的,下半场的无人驾驶、智能座舱,是造车新势力比较擅长的领域,比亚迪一方面在跟百度、英伟达进行合作,一方面也有消息称比亚迪准备自研自动驾驶芯片,比亚迪在发力,效果可以等待。

对于如何看待比亚迪电池的市场发展空间。深潜(atom)主笔周立恒认为,比亚迪创立的起始点是它的电池业务,但他的的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目前来说很难达到外供的标准。另外,比亚迪最近发生了很多起电池自燃事件,增加了其刀片电池被外界认可的难度。而比亚迪电池能否走出去,就要去证明自燃和他的电池本身是没有关系的。

对于在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过度的阶段,纯电、混动、增程争论的焦点。埃森哲战略与咨询汽车与出行行业高级总监杨惠敏表示,技术的先进性和用户的真正需求不一定是匹配的。增程式和纯电动、混动车型的最大区分点是在于它的使用场景不同。用户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车没电了怎么办? 用户其实并不关心技术,而是更关心能解决什么问题,而增程式的技术能缓解人们续航的焦虑。

深潜(atom)主笔周立恒认为,现在讨论的纯电、混动、增程的焦点,其实是车企高管之间在舆论场上帮助自己卖车的一种手段,他们通过挑起舆论的争斗,去解决他们的销量的焦虑。而并不是去讨论技术到底谁更有优势。回到消费者的身上,大家其实根本就不关心这个车是油电混动、插电混动还是增程式。

对于比亚迪在智能座舱方面的情况。埃森哲战略与咨询汽车与出行行业高级总监杨惠敏表示,智能座舱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概念,他不是某一家车企能够去独自完成的,目前所有的新能源车企,都在智能座舱上面去发力,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芯片算力、屏幕数量、语音交互等都在角逐。另外,人的情感需求、使用需求和感知是落后于技术的,这就决定了在未来智能座舱的整个场景下,要以驾驶的舒适度作为第一要务,这一点比亚迪已经做得很好;第二重要的是操控的难易程度和便捷程度,比亚迪,或者说整个产业在这一点上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于燃油车是否还有投资机会。上海报业《鲸智库》智库专家、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燃油车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被新能源汽车所取代的。第一个原因是使用习惯,一下子从燃油车转到新能源汽车,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很适应。第二个原因是新能源车技术迭代速度快,保值率不高。但长远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配套措施不断完善、技术壁垒逐渐被突破、贬值速度逐渐减弱后,大家会更坚定地去购买新能源汽车。

埃森哲战略与咨询汽车与出行行业高级总监杨惠敏认为,燃油车还会有一波投资小高峰,因为用户的消费习惯是滞后的。另外,燃油车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是给人最大的心理安慰。第三,如果燃油车能够搭配互联网内核,会有新一轮的迭代和革新,同时也会催生出一批拥趸。在国际市场中,国外的很多地区基础供电设施不如中国完善,而且已经有很多国家推迟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也就意味着这些国家短期内不会放弃燃油车。

深浅atom主笔周立恒表示,从证券市场来看,燃油车包括燃油车企是没有投资机会了,燃油车拼命地去贴上新能源的概念,因为只有这样,它的股票和市值才会往上涨。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燃油车依然是大家的首选。燃油车停产并不等于消失,停产后还将有较为漫长的保养、存续的周期,所以燃油车目前仍是消费者的首选。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在国际市场中将占有何种地位。上海报业《鲸智库》智库专家、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在政策层面,稳增长、保就业的信号是支撑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的机会。从全球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虽然是明确的方向,但会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巨头企业也将加入,将导致行业竞争局面越来越激烈。随着竞争逐渐达到成熟化的阶段,市场将不再按照现在“讲故事”的能力来定位企业,而趋向于用成熟企业的估值方式来定位。

深浅atom主笔周立恒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快主要源于两个因素,政策支持和先发优势。政策支持引导了研发的方向,先发优势培育了电动汽车的全产业链。对于中国的汽车品牌,虽然比亚迪2022年上半年的销量超过了特斯拉,但这个销量是在中国国内市场产生的。虽然我国的电动车产业链很强大,但是电动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才是影响其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建立认可度高的汽车品牌,超越世界工厂地位才是真正的目标。

埃森哲战略与咨询汽车与出行行业高级总监杨惠敏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抱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态度和气势迎接市值估值、技术突破、用户培养和监管上的挑战,这也是国家乐见的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路径。

《钛度热评》是由钛媒体推出的热点事件观察栏目,主要邀请对不同行业发展、不同商业模式有着独到见解、深度观察的媒体人和行业从业者,通过多角度解读全面展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