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想终止的习惯更具体。

这是《福格行为模型》一书,精读分享的第44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张伟已经清晰的知道,行为改变系统方案的第二个阶段,是终止旧习惯。但一想到自己的旧习惯,都是一些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就像面对大大的绳结,张伟就头疼,不知道如何着手。

那么,改掉坏习惯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答案是,从最简单的行为开始。

这是福格博士一直在反复强调的,行为设计的关键。

简单才能改变行为,培养好习惯是这样,其实,改掉坏习惯也是这样。

现在张伟很想改掉,“喜欢吃零食”这个坏习惯,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按照福格博士的说法,“喜欢吃零食”,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行为,它其实是一大堆微习惯集合在一起的抽象标签,福格博士把这类标签称为概括型习惯。

如果我们直接去改掉概括型习惯,就像直接去解大大的绳结一样,你想直接解开它很难。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最容易解开的结,从那里开始,一次只解一个结,才能最终解开整个绳结。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之前学过的行为集群的分析方法,反其道而行之。

张伟还记得,这个工具就是画云朵图。

操作方法是找一张A4纸,在纸的中间画上云朵,在云朵里写上自己要改掉的概括型习惯,然后,在云朵的周围,像思维导图一样,写下在这个概括型习惯里的具体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张伟想改掉的旧习惯,“喜欢吃零食”为例。他用行为集群,分析出了自己的十几种具体行为,包括:

起床后就吃饼干。

开车时吃花生。

茶歇时吃蛋挞。

午餐后吃巧克力豆。

下午时喝奶茶。

开会时喝可乐。

下班路上吃辣条。

晚餐后吃冰激凌。

看电视时嗑瓜子。

睡觉前喝饮料。

在外出差时晚餐吃汉堡薯条。

张伟注意到,这些具体的行为都与 “喜欢吃零食”,这个概括型习惯有关。而且不分析不知道,一分析吓一跳,自己的坏习惯也未免太多了吧。

让张伟开心的是,通过分析,他发现有一些具体行为只是以前没有意识到,现在意识到了,马上就可以改。比如开会时喝可乐,马上就可以改为喝矿泉水,这个只要给助理说一声,以后开会不要准备可乐,准备矿泉水就行了。

那么,除了这种随手就可以改变的具体行为外,这么多的行为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张伟想起以前培养好习惯时的黄金行为标准,把这些具体行为按照影响力与可行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找到最有影响力及最有可行性的具体行为,就是黄金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伟认为,改掉坏习惯也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要反其道而行之。

最终,张伟选择了从终止“午餐后吃巧克力豆”这个旧习惯开始。

因此,行为改变系统方案的第二个阶段,是终止旧习惯,具体要从哪里开始改变呢?将我们想终止的概括型习惯,运用行为集群工具进行拆解,并选择其中最有影响力同时又最有可行性的微行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