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信走了,中国移动近日发布公告,宣布调整和飞信业务,和飞信将从2022年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服务,届时将无法登陆及使用和飞信。

中国移动于2007年推出了综合通讯服务“飞信”,是融合语音(IVR)、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等多种通信方式,覆盖三种不同形态(完全实时的语音服务、准实时的文字和小数据量通信服务、非实时的通信服务)的客户通信需求。巅峰时期,飞信注册用户近5亿,可以说如果当年飞信能够解决收费信息的问题,估计今天就没有微信什么事了!

飞信不单单见证了中国移动的光辉岁月,也是很多移动人的情怀,所以,2016年,飞信被更名为“和飞信”,加入由中国移动旗下的一系列应用组成的“和字辈儿”成员。然而,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别说重现当日辉煌了,和飞信甚至没有能力制造一点水花。不是产品不够好,也不是移动公司不会做推广,而是这个时代似乎已经不再需要第二个即时通讯社交软件了!哪怕支付宝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都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即时通讯做起来!所以,飞信之所以失败,关键是在于当时选择了“收费短信”,而放弃了用户的“免费通讯”需求,哪怕是2016年以后,和飞信也同样没有坚决的去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免费信息的基本用户需求。当然,不是负责和飞信的人不知道这种需求的重要性,而是对于中国移动这么庞大的系统来说,这种决策其实是很艰难的。

对于中国移动主动放弃飞信这个业务,是因为这个业务一直无法进入主流角色,而选择在这个时候放弃,我个人觉得至少还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

1、对于移动互联网业务,中国移动已经进入了“做减法”的阶段,那些一直做不起来,投入大,无法给公司创造价值的业务,就会面临被清理淘汰的结局,而和飞信仅仅是众多被淘汰的业务之一,事实上,这种赛马的做法在互联网公司是非常常见的,所以,没有必要因为和飞信的停服而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和能力产生怀疑,比较中国移动还有移动认证、超级SIM卡、移动云盘、139邮箱等深受用户好评的产品,把精力放在这些产品上也许更有价值;

2、产品放弃了,但能力还在,在和飞信停服公告的最后提到了“移动办公"的业务,或许飞信只是转化了一种形式而存在。中国移动的通话网络本身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即时通讯“,他们能够提供更加底层的通信服务,这种能力在各个领域都是不可替代的,也许中国移动在互联网产品上更适合做技术支撑、地基和平台搭建,而不是自己上手和别人去比赛做别人做得非常成熟的产品,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对现在的即时通讯遇到审美疲劳的时候,当我们对信息安全、私域通信更加重视的时候,市面会出现了很多即时通讯产品,而这些通信工具的背后,可能都有中国移动的身影;

3、中国移动不单单是一家国企,而且是一家A股上市的公司,它不仅仅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而且要对股东负责,对于这样一家公司,是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的!如果某一个产品长期无法盈利,并且还看不到盈利的希望,除非那些战略性的产品,就不应该持续的投入,从2016年和飞信以融合通信的名义重启后,到现在已经足足六年了,产品始终处在培育市场阶段,而对手又是雷打不动,所以,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其实都很难看到这个产品的机会!而”和飞信“这个名称更是遭到很多人的吐槽,都觉得画蛇添足,给推广创造障碍点。综合种种,中国移动也就没有了对这个产品持续投入的理由了。

之前流行一个说法,打败微信的绝对不是第二个微信,所以,在外部环境没有发生改变的时候,模仿微信是包括飞信在内的很多即时通讯产品的失败之源。然而,随着反垄断和信息安全意识的强化, 特别是滴滴打车安全事件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互联网领域的野蛮增长模式。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目前市场上的很多互联网的产品,其实都需要按照国家的新监管、新要求下重做一遍,而这些就是国企的机会。所以,和飞信的退出,并非中国移动对即时通信市场的放弃!而是对自身通信价值的更深一步的洞察和发现,我们也许不会再见到飞信的一飞冲天,但中国"移动通信"的能力会随着5G场景的拓展、元宇宙概念的落地,而融入千家万户、千行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