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作者 | 张逸 来源 | 电商零售头条

任何胆敢危及国家安全、挑战公共利益的行为,都将被重拳打击。

在经历一年的安全审查后,滴滴涉嫌危及国家信息安全一案终于落下重锤。前几天,滴滴遭到80.26亿元天价罚款!

但相比于滴滴公司数年来所搜集的百亿条隐私信息,或许80亿还是太少了。

80亿罚款,滴滴遭重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亿罚款,滴滴遭重锤

昨日午时,滴滴被处罚80.26亿元的消息瞬间传遍网络,登顶微博热搜榜第一。无数网友拍手称快,并震惊于滴滴所搜集的海量隐私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微博截图

据网信中国消息,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以罚款80.26亿元。同时,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罚款100万元。

此次80亿元天价罚款,是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第二大罚款额度,仅次于去年阿里巴巴的182.28亿元罚款,几乎已接近法律处罚力度的上限。

罚款力度如此之强,则与滴滴自身的“恶”逃不了干系。

从违法时间上来看,诞生于2013年的滴滴公司,自2015年6月起,便开始进行相关违法活动,持续至今,时间长达7年。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透露,在这7年的时间内,滴滴持续违反2017年6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年9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2021年11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并对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拒不执行,对违法违规问题阴奉阳违、恶意逃避,情节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从违法程度上来看,滴滴公司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647.09亿条,包括人脸识别、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

其中,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1196.39万条,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1.07亿条,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539.76亿条。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7年时间、百亿信息,庞大的违法数据量让人触目惊心。

只能说,滴滴被罚,不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偷偷赴美,滴滴迎安全审查

在80亿天价罚单登顶热搜后,滴滴公司也及时给出了回应,称“我们诚恳接受,坚决服从,积极配合监管,认真完成整改。”

然而滴滴的信任力,或许在一年前便已经被透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滴滴出行官方微博

去年的6月30日,滴滴静悄悄在美国上市,没有敲钟、没有新闻,作为国内首个在国外上市的打车平台,平静的有些反常。自6月10日提交上市申请起,短短20天的时间,滴滴便走完了所有流程,可谓兵贵神速。

然而这样的速度也让人猜疑,为何滴滴在上市时尽可能掩人耳目?难道上市对于滴滴而言并不是件光荣的事?滴滴又究竟是在怕什么?难道真如网友所言“滴滴在海外上市,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

疑云之下,滴滴迎来了国家的调查。

2021年7月2日,国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宣布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4日,国家网信办宣布,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依据相关法规,下架“滴滴出行”App。

两周之后,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新京报官方微博

至此,一场针对滴滴发起的网络信息安全调查拉开序幕。

回顾滴滴被下架整改,原因很明确,即防范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作为在美国上市的境外公司,滴滴势必将接受美国政府监管。而作为国内网约车龙头,滴滴掌握着庞大的国内道路信息、公民数据等敏感内容,对国家安全有着重大的潜在风险。

更何况,如今的调查结果也说明,滴滴在隐私信息防护方面做的并不够好。

如今一年过去了,滴滴等来了80亿元的天价罚单,却还没等来滴滴出行重新上架的那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滴滴时代,

网约车将走向何方?

作为网约车领域的绝对寡头,滴滴背后藏着一整个时代。而随着监管事件来临,后滴滴时代,网约车市场又将走向何方?

去年年中,滴滴赴美上市时发行价仅14美元,市值675亿美元,而在监管重拳下,截止今年6月滴滴退市时,市值仅剩百亿美元,缩水数千亿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雪球

从上市到退市,一年时间里,昔日被资本裹挟、脱离监管红线野蛮生长的滴滴,终于自食其果。

据其2021年财报显示,2021 年全年滴滴净亏损达493.34 亿元,接近500亿大关,其也是仅次于快手的2021年度亏损“亚军”。

与此同时,随着滴滴相关软件全部下架,众多网约车平台也开始发力,试图蚕食滴滴所空出的领地,市场开始一片火热。

仅在去年9月、10月、11月,曹操出行、T3出行、哈啰出行便先后完成了38亿元、77亿元、2.8亿美元融资。一时间,疯狂的补贴大战再次上演,各网约车平台的广告也随处可见。

在此般猛烈攻势下,滴滴只能守着固有用户进行防御。如今,尽管滴滴依旧处于出行领域的龙头地位,但市场份额也终有下降。

不仅如此,除了这些老牌对手外,滴滴还面临着新入局者的冲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Petal出行

日前,华为与腾讯已纷纷入局网约车市场。前者推出了自己的首款打车快应用“Petal出行”,后者则在微信九宫格的“出行服务”中,加入了新的“打车”功能。

对于华为和腾讯而言,二者都是走的聚合平台模式,即本身并不涉及到司机方,而只负责将用户订单发送给滴滴、T3出行等网约车公司,从而为用户提供打车服务。当然,布局至此,也并不排除未来双方直接进军网约车领域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微信App截图

随着各方资本齐聚,网约车市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加上如今滴滴被监管重锤,滴滴出行上架遥遥无期,或将更加刺激这些后来者发起冲锋。届时,滴滴恐前路多凶险。

毕竟对于一家失去了信用的企业,用户还敢继续使用其产品吗?

而对于滴滴而言,凭借其强大的市占率及优质服务,在短时间内或许还不用担心被后来者赶超的问题。只是关于用户的信任问题该如何解决,以及后续的整改方案,将是其接下来的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