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刘燕

7月25日下午,今年第二期“品质文化之都·新时代明伦堂”文博主题讲座“全面抗战时期广东学校迁移和影响”在东莞展览馆二楼报告厅开讲。讲座邀请了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天忠主讲。“坪石学子”亲属,各市属文博单位人员以及文博爱好者等参加了讲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座中,曹天忠生动细致地介绍了抗日战争期间广东学校迁移的五个阶段,深刻阐述了这段“教育抗战”和“学术抗战”的历史,高度概括了广东各校迁移过程中形成的华南教育抗战精神,及其对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影响和借鉴意义。曹天忠长期研究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他认为,内迁粤北的华南高校,与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西北联大并存,在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史和华南地区抗战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此次展览重新激活了各界对该问题的关注。

讲座结束后,观众意犹未尽,积极提问,现场互动氛围热烈。讲座不仅让观众加深了对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的认知,也对烽火岁月“以教育兴邦、以学术报国”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本次讲座为《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华南教育丰碑“坪石先生”专题展》的配套活动,展览自6月10日开幕以来,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也深受市民游客的好评,已累计接待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在莞高校及中小学师生、港澳青年等团体52批次,观众逾4万人次;配套举办的“坪石夜校”活动人气火爆,在市民中引发“坪石热”。后续还将继续推出港澳青年观展教育专场活动、“先生的故事”课程进校园、省内外巡展等系列活动,延续“坪石先生”热度。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

校对 | 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