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战犯管理所,坐落于辽宁东边的抚顺市,毗邻内浑河,总的占地面积约有2万多平方米。

这地始建于1936年,是当年小日本所修建的一所监狱,名为“抚顺监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8月15号,老蒋的部队接管了这里,更名为“辽宁第四监狱”,1948年8月15号,抚顺解放后,再次更名为“辽东省第三监狱”。

到了1950年6月,这里成为了专门关押国内外战犯的地方,名字也改为“抚顺战犯管理所”。

从1950年7月开始,管理所开始陆续接收,从苏联那边移交过来的日本战俘,人数总计982人;伪满洲国的战犯71人,其中,就有末代皇帝溥仪。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老蒋那边的战俘,总计354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50年7月开始算起,截止到1975年的3月,在这将近25年的时间当中,管理所总计关押了975名日本战俘,71名伪满洲国战俘,354名老蒋战俘。

1956年6月到1964年3月,这八年期间,在管理所被成功改造的日本战俘,陆续分批次被释放回国。

1959年12月到1975年3月,这16年的时间内,被关押的伪满洲国和老蒋战俘,经过成功改造后,也陆续分批次释放。

到了七十年代末的时候,随着战俘的全部释放,这管理所是留还是拆,就成了一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十年代,经过多次讨论,于1986年5月,正式确定了保留抚顺战犯管理所,将其改建成遗址,作为历史教育的一个地方,并向国内外开放。

这管理所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得完整的一所审判和改造战争罪犯的一处监狱遗址,其存在的教育意义深远,重大。

1999年,抚顺市拨款800万,对管理所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和改建。这次大规模的修缮完成后,管理所也变了模样,建了综合陈列馆、改造末代皇帝陈列馆、日本"中归联"活动陈列馆等,十多个景点和综合服务设施。

这次修缮工作持续了两年,于2010年6月20号重新开放。

不过,这管理所毕竟建成的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旧,有一些建筑的主体部分出现了裂缝,有坍塌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2008年的4月,又再次投资了3030万对其进行了更为全面彻底的修缮。

这次修缮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于2010年6月20日重新对外开放。

如今,这管理所名字改为“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是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也是3A级旅游景点。

这次修缮的投资相比之前,数额很大,不仅重新恢复和修缮了之前的建筑,还特别新建了一处现代化的陈列馆,占地面积就有两千多平方米,使得整个管理所的面积扩大了近四倍。

从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拢共有来自36个国家的人来此参观,根据管理所公布的数据,累计来参观的人数多达400多万,其中,来自日本的游客有近3万。

而且,当初在这里待过,后来被释放回国的日本战犯们,有近300人故地重游,再次来到这个老地方转转、看看。

说实话,这个我是真的不得不佩服,按理来说,战俘对于曾经关押过自己的地方,在心里应该是一个阴影,别说故地重游,就是提也不能提的忌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还能有战俘故地重游,可见改造还是挺成功的,对于那些顽固份子而言,不得不说也是一个奇迹。

在管理所,有一处地方名为谢罪碑广场,在那谢罪碑前,摆放着来自日本战犯所献的80多个花篮。

泱泱中华,向来以和为贵,以诚待人;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软弱可欺,能成为朋友那就给你机会,成不了朋友,那就没有好酒好菜,只有子弹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