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21日,阿联酋《海湾新闻报》发文称,美国自命“全球领袖”已不合时宜。

狮评:文章指出,拜登政府似乎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维护自身权利,要求在决定本国国家利益构成方面发挥独立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崛起为超级大国和所谓的“自由世界领袖”。自那以来,美国人习惯于认为自己的国家在一切事务上都是世界领袖,这种自我形象因为美国是个“例外”国家的自命不凡的看法而得到巩固。

文章认为,“美国优先”政策颠覆了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而在之前很久,美国就已经在逐步丧失全球领袖的地位。其他国家的实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现在可以不受美国的意愿支配,决定自己的事务。

2、7月25日,韩国外长朴振宣称,“三不”政策只是韩方的公开立场,并非对中方作出的承诺,双方也未就此达成协议。

狮评:朴振在国会质询中称,上届政府的对华政策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对此表示遗憾。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但双方的沟通、互信和战略对话明显不足。

朴振试图推翻文在寅政府时期在“萨德”反导系统问题上的“三不政策”。“三不”是指韩方不再部署新的“萨德”反导系统,不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不谋求韩美日军事同盟。

尹锡悦上台后,已经多次表明要增加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三不政策”已经动摇。

中方已经表明,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韩国要追加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其X波段雷达探测距离高达二三千公里,严重损害了周边国家的安全。如果韩国非要部署“萨德”,非但不能为韩国提供安全保障,反而会让韩国处于更加危险的环境。

尹锡悦上台前就有亲美和日的倾向,现在已经准备追加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美国也要求韩国在8月31日前做出决定,就是否会加入芯片四方联盟给出答复。

韩国在安全、科技上要紧跟美国,经济却要靠中国,显然不切实际。

3、7月26日,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在推特发文称,能源部长们在即将到来的冬季之前就减少天然气需求达成了政治协议。

狮评:根据欧盟制定的紧急计划,所有欧盟国家需要在8月至明年3月期间,将天然气用量相较2016至2021年同期平均消费量下降15%。这一计划目前为“自愿”,但如果俄罗斯大幅减少、完全中断天然气供应,或者至少有三个成员国提出要求,欧盟将有权在供应紧急情况下“强制”实施该计划。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我们必须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潜在全面中断做好准备,这是一种可能的情况。我知道这对整个欧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对保护我们来说是必要的。

两个月前,欧盟信心满满在制定未来彻底停用俄罗斯能源的政策。现在更务实了,在应对今年就可能断供的风险。要求全部减少用量,真是求锤得锤啊。

4、7月25日,新加坡统计局公布,6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涨6.7%,这是13年来统计的最高值。

狮评:与 5 月份相比,新加坡整体通胀率在 6 月份上升 1.1 个百分点,核心通胀率上升 0.8 个百分点。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贸工部认为,6 月份核心通胀上扬反映了服务、食品、零售和其他商品,以及电费和煤气费等价格涨势更强劲。其中,电费和煤气费增幅为 20%,高于 5 月的 19.9%。

新加坡食品服务和非熟食价格的涨幅更大,带动 6 月的食品通胀从 4.5% 增至 5.4%,零售和其他商品的通胀率从 1.8% 增至 3.1%,服务通胀率从 2.6% 增至 3.4%。

新加坡当局指出,通胀压力将在接下来数月内保持高涨,核心通胀率预计在 2022 年第三季升至最高峰,年底有所缓和。

5、7月27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称,由于北溪1号出现“技术问题”,运往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量将再减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狮评:7月27日起,经由北溪1号运往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量将降至每天3300万立方米,降至正常水准的20%。这将使整个欧洲大陆在今年入冬之前,即面临供气不足的窘境。

6月,俄罗斯曾以涡轮机维修为由,将北溪1号天然气供应量降至正常水准的40%,如今宣布供应量再砍半,引发德国政府的忧虑。

德国经济部表示,根据我们获取的信息,并没有任何技术上的原因会导致交货量减少。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指出,俄罗斯正在破坏合约并且指责他人,普京正在玩一个“两面游戏”。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即使是几乎不购买任何俄罗斯天然气的成员国,也难逃潜在的供应停止,对我们内部市场造成影响。

欧盟一边在制裁俄罗斯,还希望俄罗斯不能断供,实在是想多了。几个月前,欧盟狂欢般的制裁俄罗斯,一定没有想到如今的状况。欧盟的对俄政策开始反噬自己。

6、7月19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发文称,沙特王储小萨勒曼将带领阿拉伯世界走出第三条路。

狮评:文章认为,海湾阿拉伯国家试图重新调整与美国的关系,寻求不一定与美国中东政策一致的政策替代方案。

从美国入侵伊拉克开始,阿拉伯人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态度就开始改变,最近更是近乎质疑美国外交政策的本质和可行性。

自俄乌战争爆发后,阿拉伯领导人一直小心翼翼地在北约国家和中俄之间走钢丝。以沙特王储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看到了危机带来的机遇,恢复阿拉伯的团结和独立于大国联盟的全球影响力。

文章称,吉达首脑会议传达的信息和声明是:阿拉伯世界现在有了一位领导人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他领导沙特和阿拉伯世界的野心并不取决于与美国的附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