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方舟团队编译 | 近年来,健康体检的重要性逐渐深入人心,而超声检查因其经济、方便、无创、可重复性好,以及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等优势,成为健康体检中重要的必检项目。

但是,对于弥漫性病变、钙化等专业术语让很多人十分紧张、手足无措,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大祸临头”、“时日无多”了。因此,了解这些术语,放平心态去认识去面对是非常重要的。

▲图源:onehealthmedicalcar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onehealthmedicalcare

这些专业术语,并不一定是癌症

这些专业术语,并不一定是癌症

弥漫性病变:病变不是癌变

大多数受检者看到检查报告中的“弥漫性病变”时都感到害怕。此“病变”并非指“癌变”,仅指“病理改变”,大可不必紧张。

比如肝炎、甲状腺炎、肾炎等,医学影像无法直接做出诊断,将这种影像的变化定义为“弥漫性病变”,最后的诊断还需要进一步证实。为了避免受检者发生误解,造成不必要的紧张,有些人主张在医学影像诊断时,最好把“弥漫性病变”改为“弥漫性改变”,以减少病人的恐惧心理。

钙化:不一定是癌

有时在超声体检报告上还会看到“钙化”二字,这也是一直让大家纠结的问题,伴有钙化的肿块到底是不是癌?

良、恶性肿瘤都可能发生钙化。如乳腺纤维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子宫肌瘤等,虽然有钙化,但却不是癌。微钙化在甲状腺癌、乳腺癌中很常见,基本上可反映病理学中的“砂粒体”。

结节:性质有待明确的较小肿块

如今,结节尤其是甲状腺及乳腺结节越来越常见,它是不是癌、需不需要手术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受检者。

以甲状腺结节为例,它是甲状腺内肿块的统称,有良性及恶性之分,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恶性结节不到5%,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理会它。如果体检中发现结节,首先应当找专家进行评估。良性结节需要定期随诊,一般每年检查一次即可;可疑恶性肿瘤的结节可每年检查2-3次或通过穿刺活检来确诊。

血流丰富:不能完全代表良恶性

各种肿瘤只要是有生命的都有血流,所以血流丰富与否并不是评价肿瘤良、恶性的标准,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乳腺中不规则肿瘤的血流丰富就要高度重视,因为大多数是乳腺癌。

但年轻人所患的乳腺纤维腺瘤,生长阶段血流也很丰富,却不是癌症。在甲状腺肿物血流的问题上,甲状腺肿瘤血流丰富的良性居多,相反,低回声、实质性、不规则、血流少的就需要警惕,如甲状腺乳头状癌。

▲图源:123rf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123rf

超声报告中出现什么要警惕肿瘤?

超声报告中出现什么要警惕肿瘤?

肿瘤可以大致分为良性、恶性、交界性三大类,不同肿瘤在超声图像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超声医生需要综合分析病灶的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初步评估良恶性。

以乳腺结节为例,当报告中提示边缘不光整(成角、毛刺)、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非平行生长)、微小钙化、丰富血流信号等,要警惕恶性肿瘤可能。同时,超声结论中医生会对结节进行分级:

●BI-RADS:0仅从B超无法判断;
●BI-RADS:1无异常所见;
●BI-RADS:2良性病变,恶性风险为0;
●BI-RADS:3恶性风险小于2%;
●BI-RADS:4可疑恶性结节,恶性风险2%-95%;
●BI-RADS:5恶性风险大于95%;
●BI-RADS:6细胞学和组织学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图源:primafelicita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rimafelicitas

超声高度怀疑肿瘤,还要做穿刺吗

超声高度怀疑肿瘤,还要做穿刺吗

对于肿瘤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各个不同方面的证据指出,超声检查是其中的一个支持诊断的证据。

超声医生通过分析图像特征筛选出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病灶,提供临床医生诊断思路,临床医生做出诊断的关键性依据还是病理结果。

但是超声报告显示高度怀疑肿瘤,并不是一定确定为肿瘤。病理学诊断才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穿刺活检是病理诊断的关键步骤,对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穿刺活检是指从体内取病变组织和细胞,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进而得出病理结果。

因此如果超声诊断提示结节存在恶性特征,一般建议患者进行穿刺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医生可在治疗之前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厚朴方舟,结合多年服务重大疾病患者的实践经验,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推荐匹配全球顶尖医院实现精准医疗,解决每一位患者就医时面临的难题,让患者不再因不了解病情,而错失本来存在的治疗机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厚朴方舟愿用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您心中的诺亚方舟。有就医需求或希望了解更多癌症治疗的内容,可以联系厚朴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