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沉默的柏拉图

近两天各大社交平台都被短片《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消息给刷屏了。

我在观看此部视频的过程中,对于二舅本人毫无疑问是非常敬佩的,他的坚韧不拔、逆来顺受的精神令我感到震撼。

但观看结束,关上视频,在脑袋中回想一番后,我慢慢意识到:我对二舅的滔滔不绝的崇拜之情其实是很大程度上是虚伪的一种体现。

二舅的一生,在我们平常人看来,都是充满苦难的一生——年轻时因医疗事故导致终身残疾,一般正常人干的活他也干不了,终身未婚,与自己孤苦伶仃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一辈子呆在无人问津的乡下……

图片来源于原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原视频

我想,二舅的人生,一般人是不会向往憧憬的,对吧。不会有人希望通过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悲惨来体现不畏艰难的抗争精神的对吧……

那么,为什么我,以及众多网友,却在把精力聚焦在歌颂赞美二舅对苦难人生那种坚韧不拔与逆来顺受的精神呢?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这种大型共情现场是来鼓励大家过苦日子,来彰显自身坚韧不拔、埋头苦干的精神的呢。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是苦难的,或一个人正在历经苦难,那么对于在旁的见证者,我们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反思。

此时,所有的赞美、歌颂,都是一种虚伪的体现,更是一种自我感动的体现,这种行为起不到任何的实质性作用,只会让人忽略事物的本质。

我们只需要坐在室内,吹着空调,打开手机,刷刷视频,十几分钟就可以大致了解别人数十余载的苦难人生。

对于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的对他人苦难经历的见证,到最后已经演变成了网络上集体的共情盛会,如同欣赏苦情大戏一般,有的人对苦难者的态度痛哭流涕,有的人对他的精神五体投地,有的人对他的经历感同身受,但很少有人会把焦点延伸向这一切的苦难背后,并继续提出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集体共情,集体感动,集体流泪,集体赞美,却没有最重要的集体反思。——去反思「为什么这个人的人生是苦难的」、「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苦难降临到他以及跟他有着类似苦难经历的人身上的」,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才能去避免、减少这种苦难的再次出现到每一个人身上」。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4400多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加上他们组成的家庭,已涉及到上亿的人口。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

加上这次的二舅的事件,我们在知晓了他苦难的一生后,是否能反思到人们仍有在面对残疾人士等弱势群体时带有的歧视与偏见而造成的就业问题和公共设施对身体不健全人士的不友好问题,对于留守老人的忽视与冷漠,以及社会福利的整体改善是不是也得包括除大城市外偏远的乡村呢?

有太多的疑问值得人们去反思,不一而足。

总之,只去感叹现象,不去反思本质,这是我们很多现代人的通病。——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且只会让问题继续重复出现。

每一次苦难的出现,都是一次人们去反思现状,去解决问题,去改善生活的契机。我们不能将别人苦难当苦情大戏去观赏与自我感动,等戏一结束,就各自散去直到下一场苦情大戏开演。

图片来源于原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原视频

苦难不需要人们去共情,也不需要人们的高声赞美。苦难当事人一边苦笑着,一边无奈地把苦难咽下肚,并不等同于我们旁观者跟着势头一起为他生吞苦难的行为加油鼓劲,将他隐忍悲剧的精神放大升华

人们只有持之以恒地对所有的人间苦难进行深刻的反思,并追根溯源找出本质,这样苦难再现人间的机会一定会减少,最终受益的将是身处这个社会各个角落的每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