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俄土领导人就叙利亚问题举行三方会谈

7月19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伊朗总统莱希(中)、俄罗斯总统普京(左)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会谈前合影。

伊朗总统莱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9日晚在德黑兰举行会谈,就在阿斯塔纳进程框架下解决叙利亚问题交换了意见。新华社发(伊朗总统网站供图)

【内容提要】

2022年7月28日,大众日报6版(时事)刊发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范鸿达的署名评论《美俄领导人“中东行”为何结果迥异?》,文章说——

7月中旬,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总统接连展开中东行,这引起国内外舆论界的广泛关注。美俄领导人的这两次中东行存在重大差异。就当下而言,俄罗斯和伊朗、土耳其的互相需求远超过美国和中东一些国家的互相需求,这也注定两次访问的效果会有明显差异。相比较拜登总统首次出访中东之目标的几乎全线崩溃,普京总统的伊朗之行可谓收获满满。

俄罗斯在与伊朗和土耳其的这次首脑交往中及其前后,都对双边关系发展中的现实互相需求有清晰认知,并且都有可以作为深化关系发展抓手的具体问题与合作项目作为支撑,因此取得明显成效。

反观拜登总统的此次中东行,不仅缺乏对中东相关国家现实需求的客观认知,而且华盛顿“大国竞争在中东”的思维还对中东国家造成实际伤害,可以令中东国家受惠的具体合作项目更是寥寥无几,这样的访问怎会取得成功?

美俄领导人“中东行”为何结果迥异?

□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范鸿达

7月中旬,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总统接连展开中东行,这引起国内外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美俄竞争中东的论调相当显眼。其实,在所谓“大国竞争”的喧嚣下,域外大国与中东国家的交往内涵更值得关注。

美俄领导人的这两次中东行存在重大差异。就当下而言,俄罗斯和伊朗、土耳其的互相需求远超过美国和中东一些国家的互相需求,这也注定两次访问的效果会有明显差异。相比较拜登总统首次出访中东之目标的几乎全线崩溃,普京总统的伊朗之行可谓收获满满。

普京是在与土耳其、伊朗总统举行关于叙利亚问题的“阿斯塔纳进程”峰会的名义下到访德黑兰的。由于俄土伊三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暂时还难以调和的冲突——俄伊支持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土耳其目前则站在阿萨德政权的对立面,所以与会三国事前都难以期望能够在叙利亚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但是这不会影响普京对伊朗之行的热情,因为叙利亚问题本就不是俄罗斯领导人到访伊朗的重中之重。深化与伊朗关系、解决乌克兰粮食外输通道、缓解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际压力,才是普京德黑兰之行的优先议题。

就在7月19日普京抵达德黑兰同日的稍早时候,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宣布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据此俄罗斯将向伊朗石油天然气等化工领域投资400亿美元。如果该协议能够得以顺利执行,无疑会对伊朗的能源工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7月19日德黑兰外汇交易所还启动了伊朗里亚尔兑俄罗斯卢布的交易,两国贸易朝着去美元化又前进了一步。

对普京来讲,这次伊朗之行还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收获。伊朗领袖哈梅内伊接见普京时直言,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没问题,即使俄罗斯不主动对乌克兰开战,美国等国家也会利用其他问题对俄罗斯开战。这样的表态对普京来讲是非常难得因而也是十分可贵的。

当然,与俄罗斯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伊朗也有重大收获。除前所述外,伊朗还将获得非常急需的粮食供给,这可以为伊朗的社会稳定和民生带来积极影响。伊朗与俄罗斯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也将继续。

在都面临美国倡导的严厉国际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和伊朗“抱团取暖”,基于现实的互相需要而不断深化双边关系,并且取得良好效果,是当下世界大国与中东国家发展和深化关系的典型案例。

另外,7月19日普京还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德黑兰举行了双边会晤,普京感谢埃尔多安对乌克兰危机的调解,基本同意解除对乌克兰黑海港口粮食出口的封锁。在埃尔多安和联合国秘书长的共同见证下,7月22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就乌克兰粮食出口问题在伊斯坦布尔签署协议,困扰世界粮食供给的难题终现曙光,这部分缓解了俄罗斯面临的国际指责。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土耳其还将继续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进行调解,以期尽早结束乌克兰危机,这不仅有利于已经深陷其中的俄罗斯,而且对土耳其的国际声望也有重大的积极影响,正在谋求明年大选连任的埃尔多安显然需要这样的外交成果。而且,埃尔多安还希望借助与普京的此次会晤,部分减少俄罗斯对土耳其再次在叙利亚北部开展军事行动的反对。

由此可见,俄罗斯在与伊朗和土耳其的这次首脑交往中及其前后,都对双边关系发展中的现实互相需求有清晰认知,并且都有可以作为深化关系发展抓手的具体问题与合作项目作为支撑,因此取得明显成效。

反观拜登总统的此次中东行,不仅缺乏对中东相关国家现实需求的客观认知,而且华盛顿“大国竞争在中东”的思维还对中东国家造成实际伤害,可以令中东国家受惠的具体合作项目更是寥寥无几,这样的访问怎会取得成功?

美俄领导人7月中旬先后进行的中东之行也说明,在中东国家普遍视推动国家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当下,开展中东外交时要避免政策的宽泛化、空洞化,要对对方的实际需求有清晰认知,并且在双方互相需求的基础上,推出切实可行的深化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具体举措,要让对方能够真切感知到实际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土总统访伊释放多重信号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9日与伊朗总统莱希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三方会谈,就在阿斯塔纳进程框架下解决叙利亚问题交换意见。同日,三国领导人还分别举行双边会晤,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也分别会见了普京和埃尔多安。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总统拜登结束中东之行后不久,俄土伊三国领导人齐聚德黑兰,对发展三国双边关系、稳定地区局势、减少地缘冲突风险等产生积极作用。随着美国近些年来在中东地区战略收缩,同时中东国家逐渐加强外交自主性,中东地区政治格局呈现新变化。

推动叙问题解决

叙利亚问题是此次俄土伊三国领导人外交互动的重要内容。在乌克兰危机升级背景下,三方在该问题上较易找到“公约数”。

据伊朗外交部网站消息,三方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强调了阿斯塔纳进程在和平、可持续解决叙利亚危机方面的主导作用。叙利亚问题阿斯塔纳会谈由俄土伊三国于2017年1月发起,主要目的是推动叙利亚境内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实现停火并合作打击叙境内恐怖组织等。

中国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认为,尽管俄土伊三方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叙利亚近期安全形势趋紧促使各方认为有必要进行沟通和协调。

俄外交部外交学院教授亚历山大·瓦维洛夫说,伊朗和土耳其都是中东地区重要国家,对推动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具有重要作用。俄土伊三方就叙利亚局势进行会谈有利于弥合分歧,稳定局势,并显著降低地区冲突风险。

俄《国防》杂志主编伊戈尔·科罗琴科认为,在当前地缘政治局面中,三国讨论形成“莫斯科-安卡拉-德黑兰”新合作模式,有利于俄加强在中东地区影响力。

巩固三国间关系

俄土总统访问伊朗前夕,拜登总统任内对中东地区的首访刚刚结束。有分析说,俄土伊三国领导人此时在德黑兰聚首,一方面被外界视为寻求自身外交突破,更多则是出于合作上的需求。

多年来,美国在中东的战略考量是将伊朗塑造为“敌人”并联合地区盟友对抗伊朗。面对围堵,伊朗着手加强在中东地区外交以谋求自身发展破局。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撰文说,此次三边会议在伊朗举行,其背景也是伊朗推进以邻国和地区国家为中心的外交政策。

伊土两国均面临不小经济压力,土耳其通胀率持续高位运行,伊朗因长期受到制裁和封锁,国内经济民生亟待改善,两国在经济领域互补性很强。

伊俄方面,两国均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极限施压;伊朗因伊核协议谈判陷入僵局,短期内难以打破被孤立封锁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深化伊俄双边关系对双方有利。19日,伊朗外汇市场启动伊俄本币交易。同日,伊朗与俄罗斯能源企业达成总额约400亿美元合作协议。

普京此行是其在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第二次出国访问。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指出,俄罗斯和伊朗均受到西方制裁,无论在经济、政治、军事还是地区层面,伊朗作为俄合作伙伴的重要性都在增加;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俄土双方在地缘政治问题上始终保持联系,继续发展双方关系符合俄战略利益。

此次会晤期间,埃尔多安与普京举行了双边会晤,就乌克兰粮食运输通道问题进行讨论。有分析认为,在全球面临严峻粮食危机的背景下,消弭土俄分歧有助于相关工作持续取得进展。

谋求战略自主

近些年,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对中东问题的关注度和投入力量下降,甚至常牺牲盟友利益,种种政治算计让中东国家逐渐认清了美国真面目,纷纷谋求战略自主,不愿“随美起舞”。

分析人士指出,俄土伊三国领导人的双边和多边会晤再度向外界发出重要信号,中东并非美国的中东,地区国家在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过程中不会轻易选边站队,中东地区多极化格局进一步显现。

在乌克兰危机中,土耳其从自身政治、经济和安全等角度考虑,多次拒绝跟随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土总统府发言人易卜拉欣·卡林说,土方需要考虑自身利益。

伊朗《消息报》网站刊文说,即使拜登访问中东期间依旧渲染“伊朗威胁”,但包括海湾阿拉伯国家在内的相关国家仍多次表达与伊朗缓和及发展关系的意愿。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范鸿达说,如今的中东国家自主性明显增强,受外部影响的程度呈下降趋势。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俄土伊领导人系列会晤直击美国在中东的痛点,对拜登日前的访问起到“稀释”作用,系列会晤成果向外界表明,中东地区不再是美国一家独大,美国主导的中东时代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专栏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鸿达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卓越学者、中东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东区域特别是伊朗、以色列国别研究,亦密切关注对中国外交的探讨。为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领袖计划”访学者,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巴勒斯坦希伯伦大学、土耳其中东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多年来持续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土耳其、埃及、沙特、伊朗等中东国家做深入调查,并注重在此基础上的研究与写作。曾在伊朗伊斯法罕大学任教一年。挂职援藏一年。已出版个人专著4部,论文数十篇。为厦门卫视、深圳卫视、上海卫视、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时政节目嘉宾。

【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环球论坛》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环球论坛》开栏于2007年5月19日。栏目主打热点国际新闻解读,着力在新闻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靠独家权威新颖的观点和论证确凿、鞭辟入里的深度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

《环球论坛》专栏欢迎读者用户赐稿。如有线索或推荐作者,请拨打热线(微信):13964185298;或发邮件至mzamza0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