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章以预制构件工厂和建造现场为研究场景,对不同装配率的建筑住宅楼栋碳排放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一、研究范围和引用文件说明:

本项目以《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为参考,研究范围选用生产阶段、运输阶段、建造阶段的部分内容。

二、研究范围碳排放研究值说明:

1. 生产阶段

● 建筑主体构件生产阶段机械设备能源动力产生的碳排放;

● 构件混凝土及钢筋内含碳。

2. 运输阶段

● 建筑主体构件运输;

● 建筑主体结构材料运输。

3. 建造阶段

● 主体结构建造机械设备能源动力产生的碳排放;

● 建筑主体结构材料内含碳。

三、研究场景说明:

因涉及到PC构件的生产环节,本项目的研究场景设为2个,一个为预制构件工厂,一个为建造现场。

预制构件厂实拍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制构件厂实拍图
建造现场效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造现场效果图

1. 预制构件说明:

构件产能充足,从工厂运输至项目约35公里,道路通畅约需1个小时。

2. 建造现场说明:

本次计算,以9#全现浇楼栋为分析对象,单体建筑面积:11835㎡现浇建筑工程量:6739.39m³ ,基于现有数据,进行A、AA、AAA不同装配率级别方案制定。

经计算得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

1.装配率评价登记计算假设评分项中没有缺少项;

2.等级A、AA、AAA项目分别以装配率64%、79%、94%进行推演﹔

3.装配率及预制构件数据信息依据项目现浇楼栋9# 。

四、研究时间说明:

本次数据检测以2021年12月24日——2022年01月11日 为界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现场实拍照片

五、碳排放计算公式说明:

本项目拟采用排放因子法,分阶段测算结果。

注:

排放因子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基本计算思路是对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源,构造活动数据和碳排放因子,并将二者的乘积做为碳排放源的测算值。

其计算式为:Eco2=EF×AD,式中:

Eco2: 建设工程施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EF:排放因子,量化每单位活动的气体排放量或清除量的系数;

AD:活动数据,特定时期内在界定地区里,人类活动导致的排放或清除的数据,本文称其为碳源消耗量。

六、不同阶段碳排放结论说明:

1. 生产阶段

根据检测到的数据分析:在生产阶段,装配率越高,碳排放量越高。(此数据可通过墨点狗碳排放管理系统获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运输阶段

根据检测到的数据分析,在运输阶段,装配率越高,碳排放量越高。(此检测数据可通过墨点狗碳排放管理系统获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建造阶段

根据检测到的数据分析,在建造阶段,现浇式远高于装配式建筑,且装配率越高,碳排放越低。(此检测数据可通过墨点狗碳排放管理系统获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造阶段

☞ 特此说明:

装配式建筑碳排放表现需要进一步数据论证。因该调研项目单一,该结论不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仅适用于该项目。如想提高数据应用的广泛性,需要扩大调研项目样本,收集能源用量数据,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独立安装能源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