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声声响,忽觉夏日长。

湛蓝无比的天空和蔚蓝清澈的海水,构成海天一色,不知觉是谁融于谁的那份静谧与舒适。

迎着朝阳,伴着晨曦,我逐浪于金色的海滩,无边的遐想跟着暖暖的夏风吹过发梢,轻吟着耳边,述说着曾经的故事……

(一)妻 子

乡村长大的孩子就算随着时光的飞逝,身上永远会也留存那份乡间的质朴和腼腆。蜿蜒的田埂向天地间无限蔓延着,沿着小溪再绕过一个村,就到外婆家了,我饥肠辘辘,仿佛已经看到了那袅袅炊烟,还有外婆锅里正在煮的热气腾腾的面条。

一进门,我就顾不上洗手马上掀开盖在桌上的锅盖,一根根劲道又诱人的面条,在葱花和金黄的南瓜丝点缀下,就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我刚准备动筷子,就被外婆阻止了。

你外公马上田秧头回来了,再等等,带了你爱吃的木瓜。

我不情愿地点点头,朝着外婆手指的方向去井里打了水。自己擦了脸,凉快的井水瞬间带走了脸庞上的汗珠和夏日的温度,挂好毛巾倒掉水,给外公也打了一盆放着。

不多久外公戴着一顶草帽,一手扛着一把锄头,锄头后面捆着一簇方便烧炉灶时候用的“山油刺”,另一手里还提着两个看起来就很香甜的木瓜,大老远就冲着我笑着。

外公!外公!我嚷着飞快地跑过去。

从小到到外公总是话不多,把木瓜塞到我手里。然后再放下其他东西,接过外婆递过去的毛巾,然后开始洗脸擦拭身上的汗渍。

我看今年小麦收成肯定好,长得特别好。

我看“当杜尼久”(大中午的意思),还在田秧头,十里三村就只有你了。

外公只能嘿嘿嘿地傻笑着。

我也搞不懂外公小时候总是天没亮就去田秧头,然后大中午才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像从来没有休息过。而且总是第一个去,最后一个回家。

后来我才听村里我叫阿公,好像是外公的表哥说过,那时候是村里生产大队,大家伙集体种粮,种多少庄稼就去公社就拿多少公分,能拿多少公分就分多少的粮食。

那时候你外公有了你大姨、大舅、你妈、小舅、小姨,五个孩子压力多大啊,总是早出晚归、没日没夜地干活,瘦弱的身子被压弯了腰,整个人晒得黝黑的

你外公刚开始不会种庄稼,种出来地麦子长不高,还被村里其他人嘲笑。他是老实人,耳朵又不太好,只能嘿嘿嘿地傻笑。

我那时候还不太明白,村里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对于一个辛苦养家、努力付出地年轻人,为何有如此的敌意。

如果外公不会种庄稼?

那怎么现在种地西瓜会那么甜?

那怎么现在种地小麦会那么的劲道?

那怎么我大姨、大舅、妈、小舅、小姨养得那么好?平均身高明显高于村里其他家族,好不好?

是外公用那把锄头,养活了一家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经常做梦总是梦到同样的一个画面。

从坑坑的田间小路上,走来一个人。

慢慢走近了,他不高也不矮的个子,眼睛陷到深深的眼窝里,厚厚的嘴唇有点儿发白。

他右肩上扛着锄头,长长的木杆磨得光光的,锄头上沾满了泥土,但锄头的刃还亮亮地闪着光儿。

他一手搭在锄头把上,一手还拿着一支野花,也许是在锄地时拾的吧。那野花黄黄的,在晨风中摇摇晃晃,让人又欣然又觉得一丝凄然。

他的灰裤子高高地绾到膝盖上,腿上还沾着一点点泥土,裤子也被露水打湿了。

外婆看着外公,慢慢弯下了腰一边埋怨一边用毛巾擦拭着他腿上的泥巴,最后又擦拭着他那双洗了又洗,发白了的淡绿色解放鞋。据说这双鞋外公一直舍不得扔,那时候是外婆用自己在家织凉帽的钱在村里市集上买的。

外公的解放鞋,妻子送的永远舍不得扔的鞋子。

一双历经多年,代表着相濡以沫,至死不渝。

(二)儿 子

你小舅,要回来了!

这句话这次在我耳边,外公总共说了六次。小姨和我唠叨,说你听烦了,就去楼上看电视。

我笑笑,周末难得来看一次外公,就听他说呗。

那一年刚逃离没有周末的通信行业国企营业厅柜员岗位,入职互联网小公司突然发现网易严选这一宝藏电商。

我精挑细选很久,看中了口感很好的法式面包。想着外公去田秧头可以揣两个在怀里,饿地时候可以吃,忘带水都能吃得下去,而且有香蕉牛奶的口味。

不知道这次,他带不带远宁和你舅妈回来?

在知道舅舅回家的喜讯之后,外公又开始忧愁。担心舅舅是不是带舅妈和表弟一起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舅舅回来带了一双质量很好的旅游鞋,陪了外公一周就回去上班了。

后来我听村里人说,东东啊,你外公可看重你小舅带地这双鞋。本来是让他天气不热的时候,鞋底防滑去田秧头穿。他可倒好,一直放在鞋盒里面,还把它锁起来了,当宝贝一样供着。

但是每年快过年的时候才会穿出来,在村里走街串巷的时候,逢人就说你小舅买给他的,满脸自豪。

我想外公外婆老一辈的人就这样,在外工作的舅舅舅妈其实给他买过很多很多东西。

就是因为节俭惯了,勤俭持家,贵的东西不敢用,钱舍不得花,一针一线省下来留着、存着,给他们的东西,想着有一天自己万一不在了,可以当成一笔财富留给后代人。

外公的运动鞋,儿子送的永远舍不得穿的鞋子。

一双历经多年,依旧崭新如初,代表着幸福晚年,代表着对于远方儿子儿媳孙子无尽的思念。

(三)外 甥

这个故事不得不从去上海的大巴车说起,当时某房产公司组织了台州媒体行去上海参观他们由温州刚刚搬迁到上海集团的总部。

那时候是新手,虽然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媒体行还是很紧张。一上车就看见大巴最后一排,坐着身穿白衬衫黑色西裤的老王。

那时候第一感觉肯定是房产公司的高管,这么礼贤下士和媒体记者们坐车一起过去。

后来聊来聊去,才知道是同行,“臭味相投”一晃就多年过去了。老王也成为了县级市某媒体的副总编辑,我也不识好歹地创办了自己的小公司。但是我们一直在微信朋友圈默默互相关注着对方。

一夜,老王深夜发出邀请,说自己这次搞了鞋业协会的活动,希望你派最强力的采编人员来捧个场。

我笑了笑说,早点休息吧,明天我提前结束苏州融媒体中心的学习课程,马上动车回来,我自己去!

老王回了个“靠谱”。

短暂的两天活动,期间了解到某县鞋业确实全国驰名远洋。还逮住机会去了他们那里最好的几家鞋子生产基地,我问了对方的企业营销总,有没有适合老年人经常去田秧头的鞋子,对方推荐了好几款,当我看到曾经饰演《三国》曹操陈建斌老师的代言产品,马上确定了这双。

必须吸收舅舅以前的“教训”,怎么才能让外公在正常时间穿,第一步就是撕掉售价标签,第二步就是把崭新的鞋子踩了几脚弄得旧一点,然后我去找了外公。

外公,这双我穿了好几次磨脚,想扔了。

败家玩意儿,现在赚钱那么难!那么浪费!不会过日子。

我穿不了啊,而且很旧了,你看这里都有褶子了。

你不穿给我穿,不能浪费!

后来我去找村里“百晓”了解过,你外公开始天天穿你送地那双鞋子去田秧了很开心,走路带风,好像回到年轻时候去大队种田拿公分一样。

我淡然一笑,其实外公应该知道鞋子是怎么回事。

有时候家庭相处就是这样,看破就当没看破,看破绝对不能说破,有时候简单有

时候难,就看家人在你心里是有几分的重量,因为有血浓于水的血脉相承,因为

有唇齿相依的家族延续。

有时候不是不能帮,是帮了不能为了你好;

有时候是明可以帮却不帮,只能默默表示理解;

有时候是可以帮却不能太帮,是为了让你自己去成长!

外公的曹操鞋,外甥送的一直穿在脚上的鞋子。

一双虽然每天都在变旧,却代表着行在当下,憧憬未来的鞋子。

老一辈积德行善,广施善缘,养育好了子女,自然会有懂事下一代的后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许也是我们每一个家族,中华民族一直人丁兴旺,华夏文明永远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吧!

家庭文化是氏族的根,是氏族的魂,是一个氏族代代相传的遗传因素。弘扬家庭文化的传统美德,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应有之责,做一个有益于社会之人,就是宏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如果说国史是一张网,那么省史、县史、镇史、乡史、村史、族史就是这张网的一个个网眼,在这巨大的大网中,每一个家族史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起共同编织成这绚丽多彩的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写于浙江临海.22年夏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

吕远东,台州作家协会会员,临海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新媒体编辑,音乐、作词、短视频爱好者。

一直致力于弘扬“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推介宣传浙江、讲好浙江故事,高质量展现浙江人文底蕴,发挥浙江文化和旅游的天然优势,作出应有贡献。

位卑未敢忘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