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涉及古埃及石碑庙宇上雕刻文字的话题总要使用诸如“钥匙”“密码”“解读”之类的字眼加以修饰,就好像历史上的埃及对今天的读者而言仍然迷雾重重似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埃及对今天的很多人仍然是谜一样的存在,我们无法按照自己的经验去理解那个世界。今天的人差不多都识字,我们写下某些东西,同时自然而然地认为别人肯定能读懂它,然而普遍识字相对漫长的人类历史仍然属于新生事物,今天的某些人类群体其实也还没有做到普遍识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文字形成的过程中,埃及象形文字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记录了埃及的古代文明,更对现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相信大部分人首次见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的时候,大多是雕刻在石碑,石板,神庙上的。虽然也有独篇的文字记录,但大多也都与雕刻的绘画融合在一起。而埃及的雕刻、墓葬遗骸(主要指木乃伊)和象形文字同样令人惊叹。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字系统,在庙宇的墙壁、墓穴内部和一些莎草纸稿上都有其作为装饰。在古埃及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呈现的象形文字与雕刻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共同展示了古埃及这个一神秘的国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象形文字“神圣的雕刻”象形文字这个名称来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神圣的雕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名字,是因为希腊人第一次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几乎都是在神庙的墙壁上,所以象形文字被认为是专门用于神庙的文字。在古埃及人从图画演变出象形文字之初,任何一种可以画得出的物体都可以用该物的图形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圆圈中加一点表示太阳,三条波浪线表示水,这是最初的表意符号。这样的表意符号还可以表示具体动作,一个人将手放入口中代表“吃”,一前一后迈开双腿代表“走”。后期的表意符号还有了引申义,太阳也可以表示白天,吃的动作也可以表示饥饿、说话、热爱。有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可以用引申和表意相结合的办法。象形文字最初可以用于一切方面,不管是记载历史、宗教仪式,还是诗歌、法典、祈祷文等,都会被镌刻在神庙或墓室的墙壁上,石碑、石棺、雕像、金属和木质器物上也很常见,也有一些是书写在形似芦苇叶的纸草纸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形文字越来越限于纪念碑,偶尔也会出现在陶片上。最晚的一块象形文字石刻在阿斯旺附近的菲莱岛上被发现,称为菲莱铭文,制作于公元39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象形文字的流行和普及象形文字作为雕刻的碑文或铭文,大约流行了近4000年之久。迄今所知,埃及最后的象形文字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公元4世纪菲莱岛上的铭文。象形文字虽然长期流行,但是,它的形体复杂,书写速度缓慢,所以那些经常使用象形文字的僧侣们,在其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将其简化,并采用速写或圆笔的形式,创造了一种较早的草书体,或者说类似于行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僧侣体文字,它和象形文字并行使用。僧侣体文字最早出现于第5王朝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僧侣体文字与象形文字尚难以区别。在中王国和新王国时代,僧侣体文字通常写于纸草上,一般用来抄写文学作品和商业文书等。大约在第21王朝前后,僧侣才开始把宗教文献写在纸草上。大约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即第25王朝时代,从新王国后期的商业文书的僧侣体文字演变出一种更为快速的书写形式的文字,也可以说是真正的草书,这就是世俗体文字。最初,它是政府官员用来书写契约、公文和法律文书等。到了托勒密王朝和罗马帝国统治时代,不仅商业上,甚至平民日常生活中,以及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也都用世俗文字来记录,偶尔甚至在石碑上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象形文字与雕刻的解密现在人们去到埃及旅游,卢克索神庙就会以其令人惊艳的雄伟气势,让人们领略到法老的威严。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辉煌的古埃及文明时代。那些高大的石像与石柱,以及雕刻其上的象形文字与图案,都仿佛是一卷卷画册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似乎可以令人忘记时间的流逝,在赞叹中长久沉醉。就像今天的意大利斜体字一样,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在正式场合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的出现与古埃及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或者更精确地说,与雕刻、绘画领域的发展紧密相连。书写和绘画在古埃及其实难分彼此,两者都通过线条简单勾勒面孔和肢体,都通过画面位置的上下布局暗示尊卑关系,都通过不同元素的组合传达丰富信息,而且画面中主要形象都必须统一面朝观看者的右侧,人物和动物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古埃及人写字遵循从右到左的规则,就像阿拉伯人和希伯来人一样。有意思的是,如果客观条件需要,比如出于装饰的考虑等,古埃及象形文字也可以调过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书写。如果将这种技法运用到墙壁上,比如陵墓的墙壁,就可以产生一种对称美。同样依据源自文字书写习惯的法则,无论采用二维模式的绘画,还是采用三维模式的雕塑,古埃及艺术中的男性形象(女性很少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也都是下半身向右扭,同时左腿向前迈一步。无论这些艺术品将来会被摆在哪里,派什么用场,都必须严格遵循这样的法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雕刻的文字是王权的象征象形文字出现在公元前3200年前后,当时的埃及正处于前王朝时期末尾、早王朝时期开始的阶段,他们的艺术也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突变。如果简单地下结论说象形文字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新帝国统治者的需要,那可能过于武断。此前的若干世纪当中,那些用图案装饰的陶罐、石磨,以及外观修长的圆柱形雕塑,已经为象形文字的最终出现作足了铺垫。目前出土的一块属于法老那尔迈的大号、双层调色板上雕刻着他本人及随从的形象,这些图案已经体现出了后来3000多年中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绘画共同遵守的规则。同样是在那个时代,已经出现了某些非常容易辨识的象形文字,比如刻在调色板最上面的国王名字——狂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按照法老王室礼仪的要求,统一用方框圈了起来。随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建立,各类文书越来越频繁地往来于埃及各地,这是官僚机构维持正常运转,保证国家信息、物资顺畅流通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象形文字蕴含的神圣意味以及苛刻的使用规范,也让它们有可能成为法老王权的某种象征。而刻在古埃及萨卡拉金字塔法老坟墓内壁的象形文字甚至被称为金字塔文。后在其他金字塔中也陆续有所发现。历经第五、第六、第七王朝。陆续铭刻于公元前24—前22世纪间的金字塔文,构成今存最古的宗教文献集。是了解早期古埃及宗教的珍贵资料,后来的棺文和《死者书》,多源于金字塔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论作为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埃及和两河流域。古埃及发明了象形文字,用雕刻的方式,为文明的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曾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法国学者商博良感叹:“人类所有的想象力在这里都僵死和失落了。”的确,每一个到埃及的人都感到历史和时间凝固了。它之所以令人惊叹,一方面固然是它那举世无双的工程规模和宏伟气势,以及古埃及人执著的宗教信仰的精神力量与将之实施的无穷尽的毅力,另方面也是源于古埃及艺术家对整体艺术构思的把握和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所达到的无比震撼力。造型各异的雕刻令人眼花缭乱,有几何图案、从人类到昆虫的各种生物形象、象形文字符号以及描绘古帝国晚期各种仪式和生活场景的图画。古埃及人与近东和其他民族显著不同的是浓厚的、强烈的宗教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宗教严重地影响了古埃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特别是古埃及的文学、艺术、建筑,甚至科学的发展,无不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古埃及人在长期文明的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民族固有的、传统的文化。古埃及人特有的象形文字体系,丰富多彩的文学体裁,固定模式的艺术创作,宏大壮丽的陵庙建筑,繁文缛节的丧葬习俗等,足以展现埃及传统文化之精髓。但是,古埃及人并非是保守、闭塞的民族,他们通过军事的、和平的手段,接触和吸收了周围世界各民族的先进的经验和成就,充实和发展了自己的政治、经济生活,以及传统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神圣文字;六千零一夜:关于古埃及的知识考古;2019.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