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酒从来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能这么硬气地跟面试官说话。

公司A: 你期待薪资是多少?
我: 13K(K即千,13K即月薪1.3万)
公司A: 给你15K*13 + 3个月绩效

公司B: 你期待薪资是多少?
我: 13K
公司B: 没问题
我: 你们最高能给到多少?
公司B : 15K
我: 有家公司给到我15K*15了,不考虑你们了
公司B: 给你17K*12 + 两个月绩效

小酒目前毕业不到一年,Linux驱动岗,也是芯片原厂,薪资9k*12。就这么几句话,小酒的薪资涨了8000,这样别开生面的面试经验让他也不禁感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这么值钱”!

小酒把自己的经历发到脉脉上,却每项帖子的评论下有人说:你这是白菜价啊!

我不求职,职来求我

我不求职,职来求我

在脉脉上搜Linux驱动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岗位的薪资普遍在30K以上。如果将眼光放的更宽,扫视整个芯片行业,则会发现,「高薪」似乎已经与芯片牢牢绑定。

「脉脉芯片人才招聘特辑」岗位节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脉脉芯片人才招聘特辑」岗位节选

“就在昨天我收到一条人选发来的信息。内容是这样的:不可置信,他们给到了我总包130万的Offer,我有点手足无措了,你说我要不要接。这个人选是base西安,华为4年SOC前端设计,总包45W+,给Offer的公司是一家18年成立的芯片公司,要上市了,给的西安ISP方向的Owner职位,总包130万。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挺震惊的,难道现在芯片都这么卷了吗?”猎头@不想取昵称的打工人 在脉脉上发帖,他给自己的这篇帖子命名为“芯片抢人能有多卷”

这并非个例,事实上,随着近几年全社会对于芯片行业的关注度急剧上升,汇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于一身的芯片行业正在获得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

与技术高速迭代,资金不断涌来的趋势不同,芯片行业的人才出现了巨大的“空”。

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年版》测算:预计到2023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其中人才缺口将达到20万。而目前国内高校培养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每年不到3万人。

人才培养需要周期,需要时间,这个巨大的空档在短期内很难被补上。对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企业来说,抢人成了唯一的选项。

晋江某微电子创业公司的CEO与红星新闻记者分享了他的求贤经历。“为了见芯片研发人才,晚上8点才是我出动的最好时间,开车在张江到处溜达,偶尔发个信息给研发人才,‘刚好经过你公司,有空的话喝杯咖啡。’研发人才都不喜欢跑来跑去,下个楼,聊个天还行。或者,我开车送他回家,顺便路上聊聊。”

更多的企业选择通过猎头招募人才。有芯片行业从业者表示,自己已经四五年没更新过简历了,但最近依然能频繁收到猎头的电话。

在脉脉热帖“一句话证明你在芯片行业”中,脉友@卖花买糖 的评论获得了很多人的共鸣:谢谢不看机会。

谈钱不伤感情,招人从「娃娃」抓起

谈钱不伤感情,招人从「娃娃」抓起

芯片相关行业招人的“卷”,除了企业主动出击,更多则体现在钱上。

2012年,大部分人对于芯片的关注度还仅局限于攒电脑的时候,郑政考入了电子科技大学学习微电子专业。2019年研究生毕业前,已经有四五份offer摆在他面前等他挑选。挑来选去,他选择了一家上市公司,年包25万。“当时我很是挺满意的,但是我妈并没有特别满意,院里一些人家的孩子在互联网工作,年薪还是比我要高的。”

但是很快,郑政的薪资涨幅让老妈“惊讶的长大嘴”。郑政三年跳了两次槽,其中一次甚至还切换了方向,但每次“50%左右的增长”让郑政并没感觉到后悔。

但最近入职新公司后,郑政心里有点苦涩。前两天和一个应届生聊天,旁敲侧击地问出,应届生竟然和自己的薪资差不多。郑政又跟学弟学妹们打听了一下,2021年春招中,不少学弟学妹都拿到了40万以上的薪资,甚至还有一个最优秀的师弟,拿到了60万的薪资。“想到应届生的薪资会上涨,却没想到能跟我跳槽的涨薪速度一致。”

如果说高薪抢有工作经验的“成手”,意味着现在急需人才;那么高薪抢应届生,则表现出整个行业的焦虑。“我们公司目前五六百人左右,其中80%是研发,但是这个数字离我们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以前,我们都只是社招,但是缺口实在太大了,今年只好开始校招,”某芯片企业HR李月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虽然嘴上说着“培养新人需要时间”、“培养新人存在风险”,但HR们在下手抢新人的时候,丝毫不犹豫,“面对每一个来面试的人,我都恭恭敬敬,尤其是那些名校生,我们只会担心薪水给不够、年终奖给不够,期权给不够。”

HR们甚至玩起了花活:部分技术人员直接找到本校的学弟学妹,小的技术问题交给他们去解决,毕业了直接拉过来,“这也成为了我们抢人策略的重要部分,”李月笑称。

芯片,下一个风口

芯片,下一个风口

在脉脉上,一部分先知先觉的职场人正在享受先发红利。有帖子这样描绘芯片行业:

芯片行业没有互联网那么卷。这个行业的项目周期是很长的,一半年、甚至一年多的研发期都很正常。相比于速度,芯片行业更看重可靠性和安全性。”

“965(早9晚6一周工作5天)的企业比例,比互联网要多得多的多。”

“与程序员不同,芯片设计从业者没有什么35岁年龄焦虑。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才更接近“工程师”这个大的职业概念,吃的是经验饭,越老越值钱。

这些帖子里的每一点都直击互联网人的心灵。钱多不卷竞争小,还有比这更完美的工作吗?

职场人们选择用脚来投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向芯片行业靠拢。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从这样规模的职场大迁徙中,很多人的靠拢并非出自理性的考虑,而是一种本能。向水草风美之地迁徙无可厚非,但路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目的地真的适合我们吗,这样的问题需要在动身前想好,但很多人对此都表示了迷茫。

脉友@曹雄 在脉脉上发帖:08年湖北高考300多分的学渣,当年被it培训班忽悠学了java开发,恰好后面碰上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时期,用一纸高中学历在行业摸爬滚打混到如今34岁,在深圳也能拿到60w现金部分的总包,跳槽过很多公司,也被训练成熟悉几十种语言,跨客户端,大数据,前后端的全栈,如今感觉自己到了职业尽头,高中学历和年龄两大门槛过不去,听身边朋友说芯片火热,没有年龄焦虑,于是我最近入手了模电,数电,FGPA等资料,想转硬件,大家觉得我这样的情况转硬件有公司会要吗?

芯片是风口行业,但它适合所有职场人吗?具备什么条件的人适合跳槽去芯片行业?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