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写新时代 邓建军:把个人的成长蜕变融入创新强国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苏”写新时代 邓建军:把个人的成长蜕变融入创新强国梦

30年紧盯生产一线、参与技术改造项目500多个、攻克重大技术难题约50个,这一串数字标注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邓建军的人生刻度。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走到行业技术的领跑者,邓建军在纺织机械设备的维护与制造领域走出一条创新道路。

走在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光所及皆是荣誉。谈起过去成就,邓建军却频频提到一个关键词——改变。

“你看,这就是我们黑牡丹集团的前身红卫色织厂。”停留在一组发展变迁的组照前,邓建军露出笑意:上世纪80年代,在老厂长姚顺才的带领下,黑牡丹首创第一代染浆联、开辟牛仔市场的天地,为濒临倒闭的企业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这次变革转型之后,公司斥资引进一大批先进设备,如何使用好、保养好这些设备,成为一件头疼事。恰好在这时,19岁的邓建军中专毕业后进入黑牡丹,成为一名电气维修工。这个重任,就落到他和其他两名同事身上。

“如何降低染浆停机损失,这在当时是全世界同行面临的共同难题。”邓建军说,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和同事们晚上趴在桌子上翻书画图,白天爬上机器多次试验……从解决方案的提出到调试安装,经过反复验证完善,终于打破染色换轴须停车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了连续生产不停车。

正是这场“胜仗”,让创新的种子在他的心中拔节生长。邓建军的创新攻关脚步越走越快,企业不断转型的同时,他也完成了从一名技术工人到创新团队“领头羊”的蜕变——他所在的团队从1988年组建“电子组”、1999年正式命名为“邓建军科研组”到2009年建成“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再到2012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如今已成为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从最初的3人,到如今的24人,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大多来自车间,且都是技术骨干,有的专攻纺织机械、有的专攻电气维修、有的专注于面料研发工艺的。“团队的创新氛围很好,大家常常因为一个技术环节,或一个故障根源,通过‘一人讲、团队点、众人评’的模式进行讨论与分享,从一双手到多双手,形成合力,实现创新发展。”

把个人的成长蜕变融入到实现“世界一流牛仔品牌供应商”的美好愿景中,邓建军带领团队屡创难关、屡获殊荣,以兢兢业业、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 滕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