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很多观众和网友都会发出“综艺节目没有爆款了”“综艺节目为什么不好看了”的感慨。而对于业界而言,很多综艺节目制作团队也坦言,综艺节目的创作遇到了瓶颈。

表面上看,电视荧屏依然繁花似锦,各类节目也是花样繁多,但是在观众的眼中,为什么会出现“慢综艺烦心、快综艺乱心、竞技综艺忧心”的局面?

应当讲,今年以来的综N代和新节目并不少见,无论是总台或是卫视都推出了如《典籍里的中国》《奔跑吧》《极限挑战》《最强大脑》《国乐大典》《中国诗词大会》等综N代节目,以及《古韵新声》《声生不息》《时光音乐会》等全新原创节目,但观众仍有隔靴搔痒之感,用一位观众的话说“不解渴”。

究其原因,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综艺节目迭代趋缓。

首先,疫情的影响首当其冲。持续两年多的疫情,给广播影视行业带来很大的运营困难,主要表现在广告收入锐减、人才流失严重、运营成本偏高等因素。不得不承认的是,广播电视以今年被列入“困难行业”名单为标志,确确实实成为了困难群体。

其二,从具体层面分析,当前无论是广播电视或是网络平台,大成本制作几乎绝迹,之前动辄上亿制作费或者一个项目几亿元的冠名费已成历史,抛开疫情因素,行业的整体衰退要比预想的还要严重。

其三,伴随着观众的审美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见多识广的观众对综艺节目有了新期待,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创新门槛越来越高。

想当年,《奔跑吧》《极限挑战的出现,让观众看到明星生活化的一面,而《爸爸去哪儿》则充分展现明星与孩子相处的瞬间,随之而来的《中国好声音》《歌手》则分别还原素人与明星超越自己的高光时刻……

但我们不得不说的是,这些节目大多来自国外版权,原创节目依然乏善可陈。

时至今日,在政策引导下,文化类节目霸占荧屏包括诗词歌赋、文物、传统节日以及戏曲等传统文化成为节目主流,盛而不衰。这些原创节目构筑起中国综艺节目持续创新的主体,并逐渐成为走向海外的重磅产品,亦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军。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综艺节目的创新之难非圈外人所能够了解的,无论是政策要求还是观众需求,都要求综艺节目创作既要有文化的深度,也要有情感的温度,还要有历史的纵深感,并实现多元呈现和创新表达,缺一不可。

从昨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2021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来看,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推进乡村振兴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节目确实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准,亦是近年来综艺节目创作的重要风口。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今大量节目包括某些文化类节目,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综N代节目口碑严重下滑,处于苦苦支撑的状态,创新力不足,观众审美疲劳状况加剧。

同时,国内综艺节目创作跟风现象严重,“捞快钱”“赚热度”现象仍未杜绝,剧本化综艺大行其道,无效综艺仍然占据综艺市场一角,观众反映强烈。

由此,我们不禁想到前段时间突然爆火的《欢迎来到蘑菇屋》,作为《向往的生活》的衍生节目,该节目谈不上是主流节目,甚至几乎没有任何宣传,却受到众多网友关注和热议,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意。

从节目构架来看并不复杂,流程也属老套,嘉宾亦是逐渐远离娱乐圈的选秀歌手,却从第一期就打开了热度和口碑,说起来既有情怀的感知,亦有相熟嘉宾间的坦诚相待,还有就是抛却剧本设置,完全自然流露,让观众感受到节目的真实感。

我们倡导在新时期的综艺节目创作,在反映时代主题的同时,依然要坚守百花齐放的方针,在鼓励文化节目创作的基础上,也要兼顾更多类型的综艺节目实现创新和突破,而非固守一个类型的突破,毕竟,百花园只盛开牡丹才是最大缺憾。

当前,综艺节目创作进入瓶颈期之时,需要我们能做的唯有深入到生活中去,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创新的灵感。同时,对于某些苦苦支撑的综N代来讲,到了权衡舍取之道的时候了,与其在原路上滚满泥浆,不如找一条新路踏步前行,正如当年《歌手》的毅然退出,才有了后来的《时光音乐会》,虽然这条新路并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