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现下找出一位像郭振清先生那样的好演员,难得很。
不是没有这样的演员,而是这样的演员正一个个老去,离开。
颜值代替艺术感染力,成了演员新的标签。
说起来有些让人沉默,不知道该如何发言!
——赵忠祥
郭振清老师是演艺界的元老级标杆,但如今再放他的影片,可能很多人都看不下去。
不是影片不好看,而是黑白色的画面一出来,人们就会觉得“旧”。
很多老演员被说“过气”,他们的艺术时代被冠上“旧”字。
演员这份职业一再变质,时代变了,观影的人变了,认同艺术表现的标准也变了。
能用豁达的态度将名与利置之度外,真正为每一个角色服务,将其融入骨血。
这样的“戏痴”在不少“旧”演员身上都有体现。
但现在越来越少。
生前不为金钱名利所扰,离开也是一清二白,“寒寒酸酸”地走。
一无所有地在世间停留78载,两袖空空地潇洒离开,不泼一点一墨。
“我想成为引领艺术的那个人,即使我身无长物,渺小至极。”
《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那坚毅的眼神,就是郭振清与艺术的碰撞……
01 少小便为艺术狂
郭振清出生于1927年,父亲是天津一名走街串巷的卖货郎。
自小跟着父亲在道子中穿梭。
“转过前面那个弯,运气好的话能看到街头表演,他们可厉害了,能喷好大的火……”
“从小桥过去,左边茶馆里有位说评剧极好的先生,我一听他的声音,就不想动……”
“还有那边的台子上,一对中年人他们相声说得好哇,我父亲不催,我能一直听……”
青年郭振清
郭振清记忆中的天津,大街小巷里都是新奇与乐趣。
与父亲叫卖零货的路上,他用眼睛和耳朵,完成了自己的艺术启蒙。
可在1937年,郭振清直面了一生都忘记不了的噩梦。
他心中的美丽家园遭到了无情地践踏。
为了活命,父亲扔下摊子,一把抓过妻与子四处躲藏,最终去了妻子的家乡。
好在新的环境里依旧满是吸引人的事物。
母亲的老家除了相声之外,还有社火、单弦奏、皮影等演出。
在多样的文化表演熏陶下,对此本就十分感兴趣的郭振清心里有了个梦——
“我要向他们学习,我要去学艺术!”
兴趣是一个人成才最好的老师。
带着满腔的探索欲,与街头巷尾,隐居闹市的艺人相交。
不少人为这个十多岁孩子的喜爱而感动。
郭振清在他们身后,接触到了相声、评剧、数来宝……
1943年回到天津,第二年,郭家父母想方设法地为17岁的儿子谋了份差事。
虽然每天早上要凌晨起床到电车公司做准备。
但随车出发后他能听到周边街道中传出的音乐声。
周振清觉得这样世道下能有这样的日子,属实难得。
因在工作中表现优异,1949年,23岁的郭振清被保送到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学习。
也是在这里,他无意中接触到了话剧。
一发不可收拾,郭振清为话剧痴狂。
抓住学习的机会,他恨不得一天24小时住在话剧班的教室里。
而学习结束后,没有回到原单位继续工作。
他被天津市文工团选中,后来申请调往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他成了一名真正的话剧演员。
02 用真心演绎角色
从个人首部话剧《提高一步》中走出。
1952年,郭振清迎来了自己首个进入荧屏的机会。
搭档着李晓功主演的剧情电影《六号门》。
为了将一个搬运工的形象表现淋漓,郭振清在拍摄前与老搬运工同吃同住,同来同往。
了解用背扛起生活的人们的经历,聊着他们对社会、对未来的展望。
电影上映以后,郭振清饰演的“胡二”爽朗朴实,坚强不易被打倒。
虽然生活的苦痛未有间断,但他始终刚毅,对未来的美好充满信心。
第一部电影就获得了无数的好评,郭振清感受到了演绎的乐趣。
也收获了爱情的甜蜜。
剧中的男女主角走进现实,他与女主角李晓功互生情愫。
李晓功比郭振清更早开始拍摄电影。
先后拍摄了《光荣人家》《刘胡兰》等剧。
两个热爱艺术的人在一起,每天有着说不尽的话题。
感情不断升温之下,婚姻也就成了水渠流水的事。
1994年演完《英雄司机》,郭振清在艺术之路上开辟出了新通道。
导演苏里与从美国回来的武兆为想要拍摄电影《平原游击队》。
他们选中郭振清出演正气满身的“李向阳”。
让方化出演反派“松井”。
为了贴合角色,郭振清苦练马技与射击技艺。
摔下又爬起,不停扣动扳机。
电影开头的第一个画面。
老百姓撤退往一边走,而骑着马,目光坚定的李向阳朝这边来。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感觉扑面而来。
一个长镜头,李向阳的形象就立住了。
随着剧情的深入,“松井”的残杀让郭振清完成了“李向阳”上身。
他想到了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时代,他将一腔爱国之情倾注在这部电影中。
成就了一个有血有肉、有勇有谋的英雄形象。
《平原游击队》可以说是郭振清演艺生涯中,最为高光的存在。
这部电影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可以说是一有大幕,万人空巷。
1956年,郭振清被介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
之后获得“全国最受欢迎演员”称号。
03 在演艺中找到处世态度
从一部电影的大火中打开前路。
郭振清陆陆续续与白德彰、孙羽、田华、张园、叶永茂等人合作。
创作出了《暴风雨中的雄鹰》《花好月圆》《换了人间》《风火列车》《我们这一代人》等优秀作品。
“我没有参加过什么专业的电影艺术培训,我演的不是戏,我演的是一个人物在自己的时代里的一生。每一个角色都是我,我在认认真真地过完他们的一生。”
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形象被万千观众记在心里。
郭振清跟着一个又一个形象,走完“他们”的生命。
在实践中磨砺自身,从每一个角色身上积累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
“功名利禄其实什么都不是,一个人存在最好的意义,是对国家、社会、身边人、后来人有所帮助。”
“我是一名演员,我就要用全身力气去演戏,如果有人能从我演的角色身上感受到力量,我就是成功的。”
认真记好自己的每一句台词,严格完成角色的每一个动作。
没有替身,没有助理,哪里需要他,他就一个铺盖一卷,从东到西,从北到南。
1964年出演《英雄儿女》。
演员田方说郭振清简直不要命。
谁都知道站在爆破点边缘被掀翻会让影片更加真实,但真正做到的人只有郭振清。
1979年与陈默合作《济南战役》。
“战斗激烈,我军伤亡较大”。明明只是一句台词,却让郭振清的眼泪顺着脸颊而下。
与郭允泰、黄大亮合作《排球之花》。
与张金玲、王卫平出演《四等小站》。
《决裂》《魂荡东洋》《大虎》《遗失的伴侣》《荒娃》演完。
时间已经来到了1988年。这一年的郭振清61岁,他离休了。
看到过人间百态,见识了千人千面。
用叶永茂的话说:“郭振清是个大无畏且看得开的人。他很豁达,就像他演的很多正面角色一样,根本不畏生死,也不为尘世所扰。”
04 艺术不容亵渎
退出电影荧幕,郭振清也退出了大众的视线。
与同样拍了一辈子的电影,同样离休的妻子安稳生活。
他会养鱼养花,会念两句评剧,也能安安静静下棋半个午后。
儿子在电视台工作,孙子说长大后想要接爷爷的班,成为演员。
郭振清送给了孙子四个字“艺术生命”。
他说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的传承高于生命。
郭振清给孙子郭晓小讲述自己的从艺生涯,告诉他自己演绎角色时的内心。
在这个老人心里,艺术不容亵渎;演绎人物,不可敷衍。
这不仅是郭振清对待演员这个职业的坚持。
也是那个时代许多艺术家们的共同认知。
不考虑这部片子大家会拿多少钱,不去想站在什么角度拍摄,才能展现自己的美。
他们只考虑自己有没有付出真情实感,有没有真正化身这个角色,走完他的一生。
很多老一辈艺术家的名字说出来,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
可他们曾经为中国电影,树立了极高、极好的榜样。
他们不仅没有被人记住,现在大多也被冠上了“过气”二字。
好的演技可以盖过颜值,好的颜值却无法掩盖尴尬的演技。
1995年,郭振清获得了第5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奖” 。
这是他离休7年后获得的奖,也是他从影一生获得的唯一一份奖。
不是老先生不优秀,而是如今代表演员成就的那些名号,在他成名的时候,并没有设立。
郭振清树立过无数个英雄形象,在他所在的时代里。
提起英雄的样子,十个人有九个都会想到郭振清的样子。
他的角色深入人心,他的处世观念令人敬佩。
“人人都是一无所有的来,走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
“我是幸运的,我在世界上留下了我对艺术的一颗真心。后人就算不知道我是谁,但他也能通过我演的电影,感受到我演绎时的情绪。能与后人通感,我无限光荣!”
年轻时候为演艺付出一切,包括健康。
年老之后健康就因年轻时候的不珍惜,而丢城失地。
儿子儿媳孝顺,孙子懂事上进。
郭振清在正应该享受生活,过上天伦之乐的日子时。
被大大小小的病痛困在了床榻。
2005年,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郭振清在病床上回顾了自己的78年。
他留下“一切从简”四个字后,再也没有睁开眼睛。
没有告知太多人,没有几张椅子,没有什么装饰,简单到有些寒酸的葬礼。
却有越来越多自发而来的人挤满了小小的悼念房间。
年青一代的人越来越少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爱看的电影是什么。
这些作品虽然还在时间流传,但到现在已经鲜少有人还会翻看。
那些影片里面,有着一个又一个热爱演艺事业的人,奉献的一生。
他们是演员又不是演员,他们在演戏又不在演戏。
为了一个角色豁出性命。
郭振清用一个又一个英雄形象,带动着那个时代的人向上向前、奋勇坚强的思想。
“演员是一份身负重大责任的职业。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更多人看到更多事,从一个屏幕中感受人生百态。”
“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引领人们,给更多人树立正确的思想。演员是为大众服务的,演员要有为大众服务的心。”
“演员就只是演员,不是功臣,不是伟人,摆正自己的态度,演戏才会真……”
郭振清在给青年一代的演员致词中,说过这样的话。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演员的身份似乎有些变味了。
“用心演”三个字说起来简单,真正能够做到的人正一点点减少。
是现今社会的诱惑太多太大了吗?是现在流量演员的成功太容易了吗?
也许演员这个职业发生转变,与大众对此职业要求的转变也有关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