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始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来,代代相传。历史是明白的,账可以这么算:

一、监利市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属于古南蛮国,这是一个刚刚步入文明时代的小国。西周时期,称为州国,是周天子下面的一个小诸侯国。春秋时,楚文王将都城迁到郢都纪南城,州国为楚文王所灭,成为楚国的属地。

公元前576年,河南的许国遭到郑国的侵略,请求楚国保护,得到了楚王的允许后,公元前586年在此建立了容城国,成为楚王的附庸。

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废除分封地,建立郡县制,这里为州陵县,隶属南郡(今荆州)。汉初,古容城地域出现了州陵县和华容县。汉献帝建安13年(公元 208年),曹操军败赤壁,华容归属东吴。由于此地“士卑沃、广陂泽”,“地富鱼稻”,西北境内曾产盐。于是东吴便“令官督办”以监渔稻之利。公元 222年,孙权称帝,从华容县划出一小块地方设立监利县。从此,监利作为一个县名正式出现于历史舞台,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了,却与现在的湖南省华容县隔长江相望。

南北朝时期,华容县属荆州,监利改属巴陵郡。梁朝在巴陵郡设立巴州,划监利为监利郡。于是监利就成为郡府所在地了,但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隋唐五代时,监利县的建制没有多大变化。后周时,曾一度将监利改为复州,宋朝时属江陵府。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 965年)以白沙垸分设玉沙县。熙宁六年(1078年),又撤销玉沙县并入监利。

南宋度宗咸淳年间,因蒙古人加紧进攻中国的南方,兵荒马乱,南宋政府自顾不暇而废置监利县。直到元朝末年,顺帝整饬南宋州郡时才有设立。明代监利属荆州府,清朝一直沿袭未变。

二、知颛大师简介

知颛(538- -597年) ,字德安,讳智顓,俗姓陈,祖籍颖川,出生于古华容县(湖北省监利市),父亲是梁朝官吏。

清康熙《荆州府志》转载佛教文献《指月录》云:“诞生之夕,祥光烛邻。幼有奇相,肤不受垢。七岁入果愿寺,闻僧诵法华经普门品,即随念之,忽自忆记七卷之文,宛如宿习。十五礼佛像,誓志出家,恍焉如梦。见大山临海际,峰顶有僧招手,复接入- -伽蓝云:汝当居此,汝当终此。”

554年(梁承圣三年)17 岁时,值梁末兵乱,家庭分散,颠沛流离,遂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发愿为僧。18岁丧二亲,服讫,在郡守王琳资助下,坚辞兄出家,于投湘州果愿寺,依僧法绪和尚为沙弥,授以十戒,法名智顕,字德安,师嘱其去慧旷律师处学律。20 岁受具足戒,陈乾明元年,谒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此时他已精研律学,深好禅观。

智顗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发明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他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道理。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遣使到庐山坚请53岁的智颛往扬州传菩萨戒,并封其为"智者”。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著作,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以灌顶、智越等最著名。居天台二十二年,建大道场一十二所;创寺院国清最居其后,及荆州玉泉寺等,共三十六所;度僧一万五千人。写经一十五藏。造金铜塑画像八十万尊。

三、回乡轶事

592年(隋开皇十二年),五十五岁回家省亲,回到了阔别38年的家乡荆州。从天台山来到古荆州所属当阳玉泉山,见这里风景奇特,欲在玉泉山创立玉泉寺,及重修十住寺。有一天,大师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冥冥中仿佛听到有人悲切地在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这声音由远及近,萦绕在玉泉山。智顗大师不知何故,寻访当地的住持等。当得知是三国名将关羽父子俩的灵魂还在游荡,立刻生起无限悲悯之心。

智顗大师当即为关羽父子俩宣说佛法、阐述因果,并为父子授菩萨戒,因缘合和,关羽从此成为佛教的伽蓝护法神。关羽父子愿意把此山让智顗修建僧坊,还帮助他劈岭填塘、备足木料。一时“前壑震动,风号雷吼”,神乎其神,工程很快竣工。

在玉泉山创立玉泉寺后两年里,知颛大师在寺讲《法华经玄义》和《摩诃止观),受众不计其数。

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因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法华宗。印光大师云:智者大师,释迦之化身也。知颛大师确实是监利市的骄傲,是荆州市的骄傲,是佛教史上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