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晚间,有消息称每日优鲜因融资未能交割成功,整体解散。同日,每日优鲜在APP首页发布服务变更通知:配送时间由原来的最快30分钟送达变为最快次日送达,配送范围为全国。
对此,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回应媒体称,网络传言不实,公司并未“解散”。 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
虽然该人士强调“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但疑为每日优鲜员工29日上传的照片显示,大批员工正在采取主动维权行动。
更为棘手的是,每日优鲜还拖欠数额巨大的供应商货款及会员会费。有其深度用户向“财经有棱”表示,“至少把会员费退了”。
受此影响,截止美股周四收盘,每日优鲜暴跌42.55%,股价仅剩0.1353美元/股;同一赛道的叮咚买菜受其连累也大跌9.59%,报收4.81美元/股,总市值11.36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采取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财报显示,其2019年到2021年合计亏损114.8亿元,而每日优鲜预计四年累计亏损超百亿。
如今,每日优鲜败局已定,叮咚买菜又该如何持续?
01 溃败始于三年前
据说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喜欢玩德州扑克,自认水平不错。还曾在湖畔大学的分享中提及:“我们既强调All in(全部押进),又强调极其慎重,所以我们内部有个做法,叫做直觉、逻辑、数据三环验证,这三环都确认后,才是趋势,才能All in”。
但复盘每日优鲜所走过的每一步,却并没有那么慎重,甚至完全是按照上述逻辑反方向在行事。而真正的大师,从不一次押进所有筹码。
每日优鲜的溃败,正是始自和叮咚买菜在上海的一次“梭哈”式PK。
2014年,每日优鲜成立,首创前置仓模式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自当年12月的天使轮起,2015—2017年又接连获得5轮投资,投资阵容空前庞大。
有了钱的每日优鲜开始大规模铺量。2018年上半年,每日优鲜在生鲜电商行业的用户规模占比已突破50%,连续4个季度领跑行业。完成全品类的精选生鲜布局,并在20个城市建立“城市分选中心+社区前置仓”的冷链物流体系。
关键的物流指标,也从2小时达,变成为1小时。
2019年,每日优鲜继续高歌猛进,在全国拥有超1500个前置仓,北京、上海地区分别达到300个、200个。但也是在这一年,每日优鲜遭遇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叮咚买菜。
叮咚买菜于2017年成立,在B+轮融资后也开始了全国扩张。彼时,每日优鲜刚刚完成D轮融资,烧钱换市场也正在酣处,最后两家决意在上海一决雌雄。
每日优鲜喊出“一年半内干翻叮咚买菜”的口号,其CFO王珺也声称:计划年内在上海市场投入10亿,并在深圳、武汉、西南地区开启全面竞争。
但这场大战仅持续了3个月就无疾而终,一位每日优鲜中层给出的解释是“没钱了”。年末数据表明,叮咚买菜在营收上首次实现了对每日优鲜的超越。
2019年7月,俄罗斯投资机构DST派了五个人接洽每日优鲜,但尽调结束没有投资,反而在之后的2021年9月投资了叮咚买菜。
这时的每日优鲜财务表现接近失控:核心业务无止境亏损,创新业务如零售云、每日一淘、每日拼拼难见成效,投资机构也不愿在“输血”。
多重不利因素叠加下,每日优鲜开启了其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
到2020年中旬,原本3600人的团队规模缩减到了1400多人,虽然降低了人力成本,但也失去了有序经营的能力。内部管理开始变的业务失准、混乱低效和难以为继。
此后,青岛国资携20亿元人民币出手,让元气大伤的每日优鲜于2021年6月25日抢先在美股上市,但上市首日即遭破发。四天后,叮咚买菜也在美股完成上市。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2021年年报未发,按此前每日优鲜公告预计的数字是净亏损可能超过37亿元。
因此每日优鲜四年累计亏损超过100亿元。而公开信息表明,截至上市前,每日优鲜已获得11轮超100亿元融资。
两相抵消,基本融来的钱全部All in掉,徐正也没有等来他一直期盼的“超级产品爆发的奇点”。
02 难以善了之局
“一个创业公司,真的想干点啥事,没有任何单点资源优势,说白了,就得All in”。也许徐正说这句话时没有想到,竟然一语成谶。
如今,徐正几乎梭哈掉了所有。
7月18日、19日,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曾斌卸任法定代表、退出所有职务;原CEO徐正、CFO王珺等管理层也退出“主要人员”。此外,新增孙玉英为法定代表人,而此人从未在每日优鲜的相关报道中出现。
雪崩之势不是一天形成的。
2021年三季报显示,每日优鲜尚存货币资金23.48亿元,但同期流动负债合计高达32.23亿元。现金流量净额也扩大至-19.57亿元,资金缺口压力明显偏大。
7月14日,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2亿元的股权投资。
这笔钱对于每日优鲜来说相当于“救命钱”,但截止目前为止并没有到账。因每日优鲜是美股上市公司,这次投资属于境外投资,需要先置换成美元。正常情况下,需要3-6个月才能到账。
这也许是压垮每日优鲜的最后一根稻草。
7月28日,每日优鲜全面关停“极速达”业务,放弃了赖以起家的前置仓模式。此前,在6月末7月初的3天内,每日优鲜已连续关闭了9个城市的前置仓业务,仅剩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
“全国的门店基本全部关闭了。”一位北京的每日优鲜站长表示,“我已于近日离职了,之前公司说会在今日发放工资,但我没有收到,骑手工资是否发放到位也不知情。对于何时会重开门店,公司也没有提及。”
另据媒体报道,目前每日优鲜员工社保、公积金已经拖欠3个月。每日优鲜正在调拨资金,优先员工工资,想办法补上前三个月欠缴的公积金。
但更为棘手的是巨额供应商货款如何偿还?
据财报,截至2021年9月30日,每日优鲜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为16.52亿元,同比2020年三季度末的10.88亿元增加了34%。
据一位来自内蒙古从2020年就开始为每日优鲜提供羊肉产品的供应商王兴(化名)透露:每日优鲜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拖欠货款,自己被拖欠超过300万元。而排着队等每日优鲜还款的供应商们还有很多,总额大概在20亿左右。
这个数字虽然和财报披露的未支付金额有些差距,但考虑到已过将近一年,而每日优鲜在这段时间里,并无新的融资到账,所以也无偿还能力。因此“20亿”与真实数字应该相去不远。
2018年至2020年间,每日优鲜给到供应商的付款周期分别为40天、55天、72天。但是现在这个周期有可能被无限拉长。
目前在北京顺义博润科技园的每日优鲜新总部,聚集了数十位讨还欠款的供应商。有人欠款在10万左右,有人则高达数百万。
在一个170人的“每日优鲜债务催收群”中,有人称自己被拖欠1500万。就在5月份,因拖欠供应商货款,每日优鲜刚刚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了532万元。
同时在黑猫投诉平台,“财经有棱”注意到,近日每日优鲜相关的投诉高达3187条。除投诉生鲜质量、无故取消订单等,7月以来多是要求退还会员费的。
据每日优鲜2020年年报,彼时活跃会员为867.61万人。2021年三季报没有披露会员数,但显示第三季度付费会员贡献收入同比增长了800%。
因此至今即使有客户流失,打个三折人数也不少,所以,未到期会费也绝不会是小数目。在加之供应商货款,每日优鲜该如何体面收场?
03 “生鲜困局”何解
每日优鲜此前主营业务采取的是前置仓模式。这个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即时配送,且对于冷链生鲜产品的保鲜有一定保障,缺点是运营成本高。
所谓的前置仓模式,就是将若干个小型仓库以高密度布局设置在城区内,每个仓覆盖范围为周边三到五公里。
正是以这种模式,每日优鲜逐渐建立了核心优势。
每日优鲜官网显示,极速达服务从2015年的2小时,到2017年的1小时,再到2021年招股书中的平均39分钟内送达。
但变化背后,是每日优鲜将上市前超过1500个前置仓降至2021年6月招股书中的631个前置仓点。同时,20个城市也缩减至16个城市。
因为刚性的履约成本几乎是不能承受之重。
据每日优鲜招股书,2018—2020年,公司履约费用分别为12.393亿元、18.330亿元、15.769亿元人民币。营收占比一度高达34.9%,占营业费用最高达59.6%。
2019年,每日优鲜每单的履约成本是39.8元,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到了2021年二季度,才将每单的履约费用压缩到23.5元。
但东吴证券同期发布的报告显示,社区团购每件的平均履约费用约1元。
因此,一直以来,包括资本市场和行业人士都对前置仓模式有一定的质疑,认为履约成本过高,很难实现盈利。
按盒马CEO侯毅的说法,前置仓模式不成立,就是做给VC看的。从生意模式本身来讲,前置仓是不可能盈利的伪命题,除非它能长出另一个新模式。
去年3月,侯毅宣布放弃前置仓业态盒马小站。
事实上,前置仓模式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每日优鲜CFO王珺也曾公开表示,在每日优鲜全面盈利的背景下,每年仍需要8亿美元的外部资金用来布局前置仓以及研发等。
显然,独立的生鲜电商是无法承受如此巨额支出的。
但亏损的不止每日优鲜,同样以前置仓为核心的平台叮咚买菜2019-2021年则亏了114.8亿元。其创始人梁昌霖曾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自己并不认为前置仓模式是生鲜电商的最优解或者是终极模式。
叮咚买菜2022年Q1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净亏损额为4.774亿元,履约费用为14.84亿元,其中包括仓储租金、人力工资等方面的开销。
按照履约数1亿单来计算,叮咚买菜每派送一单,便会发生14.84元的履约成本。
重亏之下,叮咚买菜也开始收缩战线。从今年5月开始,叮咚买菜就启动了“撤城”模式。据媒体报道,其已陆续在天津、唐山、廊坊、宣城、滁州、中山、珠海、清远、江门等十多个城市发布了《停止服务公告》。
而当下,每日优鲜虽然官宣进行“商业战略重大调整,员工优化,关闭迷你仓库业务,努力维持其他业务正常运做”,徐正本人也最新回应“没有跑路”,一直在跟投资人接触,找新的融资。但败局似乎已经难以挽回。
在此之前,十荟团已于2021年底关闭全部业务,橙心优选也彻底转型2B业务,多多买菜则密集“关停并转”站点;更早些,曾经的生鲜电商“老大哥”易果生鲜,也烧光了数十亿融资,走向破产重组,总负债23亿元。
而叮咚买菜还在顽强坚持,但“生鲜困局”该如何破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