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隐藏的美食大省里,一定要有江西的姓名。”但凡真正领略过江西菜的饕餮客,会更加笃定这个说法。

江西的代表菜有很多,就拿这道起源于江西并流传于南方多地的美食来说,它,就是江西人家乡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大多数土生土长的江西人,儿时的美味记忆里,定少不了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就是流行于中国南方多地的美食,也是很多人从小就爱吃的粉蒸肉

源自江西,解馋不过粉蒸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蒸肉,在江西还会被叫做“米粉肉”“粉里肉”等等,还有一些地方会叫成“鲊肉”

它流传于南方多地,甚至一说起它是江西菜,可能还会引起小小的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上,粉蒸肉确实起源于江西,也是赣菜的代表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特牲单》中就有记载:“用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下用白菜作垫,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江西人菜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江西人的不断外迁,这道带着浓浓赣菜记忆的美食也随之在各地传播,并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做法。

但不管怎么变,怎么改进,它始终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喜欢的肉菜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在南方、西南以及中原一带,粉蒸肉是各个家庭逢年过节款待亲朋好友的必备美食,其做法和所呈现的形式、味道惊人地一致。

例如不同地域选择的配菜都有所差异,可以是榨肉粉、榨辣椒、红薯、南瓜、莲藕、芋头、青豆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重庆的粉蒸肉就很有名,除此还有枞阳粉蒸肉、沔阳粉蒸肉、丁家粉蒸肉、嘉兴荷叶粉蒸肉等等。

对于依旧还生活在赣鄱大地的江西人而言,粉蒸肉自起源到现如今,依旧可谓是“最爱”。尤其是对于土生土长的江西人来说,他们的童年味道可少不了粉蒸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至于它们不管走到哪里,一看到粉蒸肉或米粉肉,都会带着浓浓的家乡情,甚至有些还会大大方方给朋友分享自己儿时与粉蒸肉的故事。

现如今,粉蒸肉在江西多地还保留着最传统、古法的做法。

据说,最为古法的粉蒸肉做法是用菜叶做垫,以拌了酱的米粉混合猪肉放到小笼子里面一起蒸,江西作为粉蒸肉的发源地,就保留了这种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粉蒸肉还与江西的节气风俗融合在了一起。在每年立夏这一天,很多地区的江西人都要吃粉蒸肉来“撑夏”,这也成为千百年来固定的传统民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昌新建和丰城地区还有以粉蒸肉为主角的传统宴席形式,一笼近乎桌子般大的粉蒸肉既独具特色又显得十分霸道。

从小爱吃,味道一绝粉蒸肉

从小爱吃,味道一绝粉蒸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馋不过粉蒸肉,真正做得好的粉蒸肉,确实好吃,是很多人美食记忆里的福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做法大同小异,但也可万变不离其道,天马行空。无论是家常简单制作,还是极为讲究地去把控,出品的粉蒸肉都能牢牢地拴住吃货们的味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法有很多,大致步骤也可如下,仅供参考。

选五花肉250g、米粉、酱油、食盐为食材。

做法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步,五花肉用水洗干净。

第二步,五花肉洗净后,切成大约一厘米厚的肉片,尽量保证每片肉有肥有瘦。

第三步将五花肉放置在盘中,倒入一勺酱油、勺盐、一勺五香粉,适量的米粉,用手抓匀后静置腌制大约 30分钟即可。

第四步,准备好米饭或者淘洗好的米,在上面放上一个篦子,腌制好的五花肉一片一片平铺在篦子上,盖上锅盖煮。

第五步,米饭煮熟后,粉蒸肉即可出锅。煮熟一锅米饭的时间,粉蒸肉的味道正好。多余的油脂在高温下慢慢析出,沿着篦子的空洞滴落到下方的米饭上。粉蒸肉的口感变得软糯又厚实,在米粉的包裹下,肥而不腻,坚韧弹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抑或是,五花肉250g、生姜、香葱为食材,再搭配料酒、生抽、耗油、白砂糖、黑胡椒粉、豆瓣酱、粉蒸肉料包等为配料。

具体步骤:

第一步,把五花肉切成厚度适中的薄片,放入水中放1个小时左右,泡出血水;

第二步,豆瓣酱炒香,激发出香味;

第三步,将泡好的五花肉沥去水分,加入生姜,一勺料酒,一勺蚝油,一勺生抽,一勺白砂糖,适量胡椒粉,辣椒粉,一勺炒过的豆瓣酱,用手搅和搅和揉揉,拌匀腌制一小时(时间长方便入味)

第四步,拿出腌好的五花肉,分两次放蒸肉粉,第二次加入一些刚刚炒过豆辦酱的油,一起拌匀,将红薯滚刀切块,把红薯铺在盘子底部,五花肉铺在红薯上,中小火蒸一个小时左右,一个小时后,即可出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每个步骤中间结合不同食用需求以及地区习惯,都可灵活调整,以便达到更佳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品自然糯而清香、入口即化、粉粉糯糯、肥而不腻,是为很多人赞不绝口的美食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用多么华丽的词藻,我想,从小就尝过的人,肯定懂,而且味蕾早已记住了这种熟悉的味道,以至于说到名字,都能馋得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江西人,也是很多人南方甚至中原地带的人们对于粉蒸肉或米粉肉最饱满的记忆。

我想,一个人对粉蒸肉的热爱,几乎可以断定他(她)对生活的全部热爱,因为粉蒸肉里包含了咸、甜、酥、烂、肥、香、柔、嫩、粉,像人生,又像是一个人对生活的各种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还包含了儿时母亲或奶奶的记忆。或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第一口粉蒸肉并不是吃席吃来的(在江西,吃席或重要节日的饭桌上大多数少不了粉蒸肉),而是妈妈的味道或者奶奶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味蕾连通记忆,每一口除了是熟悉,还是家的味道、启蒙的味道,灵魂最深处的味道

我记得我最早吃到的粉蒸肉,就是奶奶做的。她爱用槽头肉做,这种肉既便宜,又肥而不腻,口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母亲不但延续了奶奶的这一做法,还做出了更多种不同搭配的粉蒸肉,这也更丰富了我对粉蒸肉的认识。

这些对我的儿时记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现如今一看到粉蒸肉就能够想到家,想到她们,心中也会一顿暖流涌动,生成浓烈又低沉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很多人会和我有着同样的感觉,也会有着不一样的“粉蒸”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看似是美食创造的记忆重叠,其实又是人内心深处最真情实感的存在。这也是味道的力量,更是美食之于人的独特一面。

我是『楚秋』,我为您讲述江西,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由楚秋说江西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