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血管外科黄智勇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

当你坐了一整天不怎么动弹之后

会觉得鞋子似乎“变小”了

本来合脚的鞋子开始变得有些逼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久坐会让下肢肌肉收缩减少,人体血液流速减慢,血液就容易在下肢静脉中发生淤积。由于下肢静脉中的血流量增大,下肢就容易发生水肿,脚变大了,鞋子自然就变小了。

如果长期久坐,下肢的血液淤积严重,血液黏稠度就会增高,甚至可以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而如果出现下肢血栓,就可以阻塞下肢血管,导致下肢的水肿、缺血。

更为可怕的是,当下肢存在血栓,运动可以导致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可以随血液流动,阻塞其它部位的血管,引起相应部位的缺血、缺氧。

如果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后栓塞到了肺动脉,还可以导致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甚至死亡

既然久坐的危害这么大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

尽可能地避免久坐呢?

你说对了!

为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我们一定要避免久坐,尽可能地动起来。坐满30~45分钟,一定要起身活动一下。

那如果出于工作需要

不得不久坐

就没办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了吗?

当然不是!

即使是出于需要必须久坐,也有办法减轻其危害。

1. 踝泵练习

经常久坐的人,可以试试“踝泵练习”,即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增强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踝泵练习的方法很简单:

双踝自然放松,然后用力、缓慢地将脚尖绷至最大限度,再反向将脚尖勾至最大限度,每个动作保持五秒钟。如此反复练习,每小时练5分钟就可以。

2. 多喝水

身体脱水时,血液会变得黏稠,流动速度放缓,所以一定要经常补充水分。根据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女性每天饮水不宜少于1500毫升,男性不宜少于1700毫升,少量多次饮用。

3. 术后及早运动

手术后的患者要尽早下床活动或在床上尽可能地活动下肢,必要时穿着医用弹力袜。

对于不能活动者,可以自下而上按摩下肢的肌肉,加速下肢静脉血的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久坐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它可以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引发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尽可能避免久坐,多活动,多喝水,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专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智勇,医学硕士、血管外科主任。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外科工作20余年,曾于2007年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学习;周围血管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可行胸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人工血管置换术;动脉瘤及动脉闭塞病(内脏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的开放手术及微创介入治疗,动脉置管溶栓、取栓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外科手术微创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取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微创治疗,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瘘的建立及使用维护。多项科研获得省市级奖励,国家级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

学会任职:

1.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委员;

2.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下肢动脉闭塞症委员会委员;

3.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内脏动脉委员会委员

4.深圳市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学组委员。

5.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常委

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下肢静脉曲张委员会委员;

7.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8.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9.深圳市健康管理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0.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静脉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11.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