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之于平台,尤为关键。一句“算法没有价值观”,曾把利用算法推荐的互联网平台推上风口浪尖。算法究竟有没有价值观?

7月31日,在北大国发院主办的“平台经济创新与治理”研讨会暨《平台经济:创新、治理与繁荣》发布会上,北大国发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张俊妮认为,虽然技术具有中立性,但设计算法的人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即使他未曾有意地把自己的价值观放进去,但是算法体现出来的效果可能是有价值观的。”同时,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个人很难抵御算法推荐,国际上对“可信人工智能”的讨论一直存在。

张俊妮以YouTube为例指出,算法优化目标,是平台企业如何权衡自己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关键所在。2005年至2011年,YouTube平台算法优化目标是视频浏览量或点击量,其结果是导致“标题党”不断出现;2012年,优化目标调整为用户观看视频的时间,但用户花在视频上的时间,并不等于真正享受这样的时间或拥有高质量的时间;到了2016年,优化目标开始优先考虑用户满意度,通过视频分享率等维度进行衡量。

但YouTube前计算机程序员查斯洛认为,“这些改变大多流于表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算法中的偏见”。他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法国、英国和德国选举、全球变暖和大规模枪击事件期间,平台推荐内容中系统地放大了分裂、耸人听闻和阴谋论的视频。

2018年初,媒体报导了查斯洛的调查结果。作为回应,YouTube宣布将为视频标注新的信息标签,以努力打击阴谋论和鼓吹宣传。2018年至2019年,该平台推出三十余项改革政策,旨在积极减少平台推荐边缘内容以及误导内容,这其中也凝聚了机器学习和真人相结合的尝试。

2019年底,该平台将美国人通过推荐观看边缘或误导内容的平均时间减少了70%,2021年这项指标进一步降低至1%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更负责任算法期间,平台经济效益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间,YouTube广告收入年增长超过30%,在2021年获得288亿美元广告收入。

对外卖平台而言,算法优化目标同样非常重要。在三个利益相关方中,骑手是在安全到达的前提下获得应有的收入;消费者希望获得健康安全、美味营养的食物;作为餐饮企业,则希望通过提升菜品味道和质量获得更多收入。因此,平台算法应对以上方面做更优考量。

“‘economy’最早有两种翻译,一种叫‘经济’,来自于最早的经世济民,另外一种叫‘计学’,也就是如何去计量、去计算的学问。”张俊妮表示,平台企业不应只着眼于怎样把用户捆绑在平台上,而应该深层次地去满足用户的真实核心需求,“被更多人需要,被更多人深度需要,被更多人持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