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曾说过:“你的烦恼,皆源于你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一味地虚伪讨好,只会让人如芒在背;

简单随心的相处,才能让人如沐春风。

在漫长的岁月中,最舒服的关系莫过于:相处不累,久处不厌。

席勒说过一句名言:“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让人尊重。

曾看过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故事。

在一次巡回表演中,卓别林认识了一个对他仰慕已久的观众。

两人相谈甚欢,于是这位观众便邀请卓别林到家中做客。

对方是个棒球迷,他带卓别林参观自己的棒球收藏室,兴高采烈地向卓别林介绍各种收藏品。

卓别林全程微笑,始终认真倾听。

回家后,他马上联系一位棒球明星,请他给这位朋友的棒球帽签名。

身边的人都对此感到很奇怪,因为卓别林天性喜静,对棒球运动并不热衷。

卓别林却说:“虽然我不喜欢棒球运动,但是我的朋友喜欢。”

这让我想起作家白先勇的一个故事。

有段时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全国,很多人都在夸赞和讨论这个作品。

但他的朋友陈文茜却一点也不感兴趣,于是他从不在陈文茜面前提起这部戏。

后来陈文茜知晓后,对此感慨地说:

“对此,我非常感谢!他可以创新,我可以顽固,谁也不去说服谁。”

想起哲人康德的一句话:

“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经历和立场都不一样。

不必求同,但求互相尊重。

与人交往,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

尊重别人的兴趣,尊重别人的三观,尊重彼此的差异。

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平等对待,相互尊重,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规则。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分寸”二字。

内心有分寸,不会轻易评价;懂得进退有度,亦不会肆意伤害。

古人说:“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

有了分寸,才知道进退有度,明白适可而止,彼此关系才会更加稳固,相处才能更加和谐。

文学大家胡适,是出了名的人缘好,很多作家常常把“我的朋友胡适之”挂在嘴边。

胡适之所以受人欢迎,除了本身才华横溢,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懂分寸。

胡适的妻子十分喜爱麻将,经常在研究院的宿舍中违背规定偷偷打。

胡适屡次劝阻,最终还是未能成功。无奈之下,胡适只能和妻子搬出去住。

朋友不解,询问道:

“院长是您的学生,打麻将也不是什么大事,您又何必搬出去呢?”

胡适回道:

“正因为是这样,才更要注意分寸,不能麻烦别人。”

与人相处,不随意跨越彼此的界限,是一种能力,也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样的人,做事懂进退,说话知分寸。

他们知道,过犹不及只会返生事端,只有把握其中分寸,才能让彼此相处轻松愉悦,关系融洽适当。

正如周国平所说: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在人际交往中,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在相处中把握分寸,进退有度。

因为只有这样,才是维持一段感情走向长远的最好方式。

作家林清玄曾说:

“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语言。”

有时候,和一些人单独相处,一旦没话说了就会尴尬,会没话找话。

但真正舒服的关系,既可以讲废话,也可以不说话,不必尴尬,因为懂得。

苏东坡被贬黄州之时,夜里的月光悄然入户,他欣然起身,与友人张怀民一同散步赏月。

月光如水,竹柏的光影如水中的藻荇,心中虽有万千思绪,但也无需多言。

那一夜的孤独,那一夜的无言相伴,就如星光,足以点亮漫长幽暗的时光。

有时候,沉默不是冷漠,而是温柔。

相处舒服,无言也暖。

历世事艰难之后,才明白人生有太多事难以向外人道也。

比起表达,更明白倾听的重要。

“隔天涯之遥,而不生疏;居咫尺之地,而不狎昵。”

对有些人来说,无言也是一种默契。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这世上,感情没有模板,只有彼此真诚;相处没有形式,全凭轻松自在。

最好的相处之道,莫过于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放松随意,温暖从容。

常言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真正舒服的关系,不是乍见之欢的惊喜,而是久处不厌后的舒心。

这种感受,恰如顾城在《门前》一诗中所写: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交友之道,贵在远近相安,浓淡相宜。

和千万妈妈互动分享,让生活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