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再次被AMD打败。
日前,英特尔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不仅营收同比大跌 22%,净利润更是下滑109%,由盈转亏。
尽管根据市场预期,英特尔的二季度业绩会有所下滑,但降幅如此之大,还是出乎了投资者的意料。
同时,受到该财报影响,截至上周五美股收盘,英特尔的股价下跌近9%;AMD则借此机会,以1580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过了英特尔。
具体而言,英特尔Q2季度的营收为153.21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96.31亿美元,下降22%。不仅低于台积电同期181.6亿美元的营收,也是英特尔自1999年以来最差的季度收入。
相对应的净利润更是惨淡,英特尔第二季度净亏损高达4.54亿美元。据了解,数据中心芯片需求下降,以及长期为英特尔贡献过半营收的PC业务不景气,是影响英特尔二季度业绩的主要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英特尔终究还是日薄西山了?
Mobileye竟成“救命稻草”
在公布二季度财报之后的采访中,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直言不讳地表示:“英特尔股价下跌是‘咎由自取’,但这已经是英特尔的谷底,接下来将准备打响翻盘之战。”
显而易见的是,英特尔心中还有“希望之火”。而其所谓的翻盘关键,很可能就会落在本次英特尔财报中唯一的亮点之上——Mobileye。
根据英特尔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英特尔客户端计算事业部营收为76.65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为102.53亿美元,同比下降25%;
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事业部营收为46.49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为55.47亿美元,同比下降16%;
芯片代工服务事业部营收为1.22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为2.64亿美元,同比下降54%。
而在众多事业部业绩下降,以及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Mobileye却在第二季度实现营收4.6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27亿美元,同比增长41%之多。
虽然英特尔CEO基辛格在二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透露,英特尔会考虑具体市场情况,推动Mobileye在今年晚些时候独立上市。但必须承认的是,此时业务增长强劲的Mobileye,已经成为了英特尔再次走向辉煌的契机。
2017年3月,英特尔以每股63.54美元现金收购Mobileye,股权总价值约153亿美元。彼时的收购风波,使得整个半导体行业大为震动。这不仅仅是一次投资,更重要的一点在于,相对于英伟达的野蛮扩张,英特尔终于有了些许的招架之力。
诚然,更早些的时候,英特尔凭借与微软的强强联合,成为了PC时代名副其实的霸主,而那时的英伟达还要仰仗英特尔的鼻息。
但新时代的来临,AI、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一次次时代风口,将英伟达推高到了“不败之地”。英特尔反而看起来变得廉颇老矣,后继无力。
一拖再拖的半导体制程技术革新,令英特尔沦为“牙膏厂”。虽然在今年年初,英特尔就曾宣称,会在未来的4年里推出从Intel 7到Inetl 18A的5个节点,但对于“出尔反尔”的英特尔来说,这些与“画饼”无异。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此时依旧还算站在风口之上的Mobileye,已经不仅仅是那个需要500亿美元估值,证明自己商业价值的自动驾驶企业,还将进一步承担英特尔“复兴”的重担。
可是,真的有那么容易实现吗?
估值500亿美元,很难
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戈登·摩尔,是英特尔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而在这个摩尔定律逐渐失效的时代,英特尔也是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与高通、英伟达相比,英特尔对于风口的感知,就像是慢了半拍。就在高通和英伟达已经在消费电子、AI、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赚了个盆满钵难的时候,英特尔还在纠结着“牙膏”怎么挤。
作为“子代”的Mobileye,如何才能在这重重包围之中,杀出一条血路?
相关信息表明,自2017年被英特尔收购以来,Mobileye的芯片交付量、营收和员工人数,几乎都翻了三倍。
2020年,Mobileye收入近10亿美元,EyeQ芯片出货1930万颗。2021年,Mobileye收入为14亿美元,EyeQ芯片出货2810万颗。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Mobileye,依旧距离500亿美元的估值很远。可能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Mobileye痛定思痛,摒弃了天怒人怨的“黑盒”模式,走向了开源开放的道路。
就在上个月,Mobileye终于发布了首个面向EyeQ系统集成芯片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EyeQ Kit。
新的商业模式,开启了新的故事。但坏消息是,竞争对手们,并不会因此就轻易地放过Mobileye一马。
站在芯片产品力和开放性的角度来看,Mobileye作为开放的“后来者”,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甚至国内的诸多自动驾驶芯片企业,也都已经拥有了与Mobileye一较高下的能力。
面对英伟达、地平线的疯狂扩张,以及各家头部新能源车企坚决的走上自研芯片的道路,Mobileye转身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更何况,此时的英特尔,还需要Mobileye带来更多的活力,以实现“枯木逢春”的愿景。
但对于Mobileye来说,英特尔的基盘太大。不仅仅包括PC、数据中心、AI等方面的业务,还有着芯片代工、产能扩充等一系列的事情。刚刚走向“开放”的Mobileye,还不足以“撬动”英特尔这个庞然大物。
回顾Mobileye的发展史,基本上可以认定,Mobileye就是一家披着芯片企业外衣的软件公司。甚至截止到现在,Mobileye的主要盈利点还是局限在“芯片+软件”的打包业务。
只不过,不难预见的是,随着EyeQ Kit的出现,属于Mobileye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不仅仅是原有盈利能力削弱,还意味着Mobileye即将进入战场,与英伟达、高通、地平线等市场佼佼者,直接进行白刃战。
平心而论,现在的市场变化很快,各种各样的芯片产品更是层出不穷。一个说算力最高,另一个表示能耗比最好,还有一个在鼓吹自研芯片架构……各式参数一个比一个亮眼,却很难在性能、技术上,比较出个子丑寅卯来。
至于Mobileye,重要的其实也并不是其估值能否达到500亿美元,而是能否实打实地找到一种适合自己,且被市场肯定,能够逻辑自洽的商业模式。
显而易见的是,市场对于Mobileye的信任度已经没有了曾经的那般高。单就中国市场而言,极氪的前车之鉴还“热乎”着,恐怕并不会有车企敢于去尝试Mobileye的“开放”模式。
所以,话又说回来,尽管根据英特尔的二季度财报显示,Mobileye确实正儿八经地实现了“高增长”。但谁又能确定,这一定就是Mobileye的自我价值,而不是大环境下,自动驾驶行业的普遍影响呢?
Mobileye能否向上,此时下决定还为时尚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