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智能时代的到来,全国各地在大力推行人工智能(A)教育。但对于这一学科究竟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一些家长还存在疑问。接下来,英荔教育将为大家详细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见问题一:「AI 教育和编程教育有啥区别?」

常见问题一:「AI 教育和编程教育有啥区别?」

AI 教育是以 AI 为学习内容的教育,以提升学习者适应未来智能社会的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计算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学习内容包括 AI 原理与技术(机器感知、表示与推理、机器学习、自然交互等)、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AI 技术在人类社会应用的社会影响与社会伦理等。

以下图英荔 AI 创造力教育的学习地图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程是人类与计算机对话的语言,学习编程语言类似于学习一门外语的语法,只是提高效率的工具,很难满足孩子自信应对技术冲击的需求。

常见问题二:「为什么要学 AI ?学校又不考!」

常见问题二:「为什么要学 AI ?学校又不考!」

2017 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明确指出,人工智能(AI)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 AI 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 AI 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 AI 人才高地。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将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义务教育新科目,并覆盖全学段。AI 教育全面进入全国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体系中。

宏观环境来看,全面普及 AI 教育是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和实现科技强国、教具强国的必由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图源 pixabay

个体发展来看,AI 已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孩子 AI ,让其了解 AI 的原理、应用、伦理等,有助于让其成为科技的智能消费者甚至于创造者。

再者,学 AI 不是片面地「背诵」知识,而是采用项目式学习,通过真实的、有意义的、与多学科内容深度交融的项目,让学习者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必备技能、提升高阶思维、实现综合发展。

因此,学习 AI 的过程也是强化人类智能的过程:使我们能够思考,从不同的经验中学习,理解复杂的概念,应用逻辑和推理,做出推论和决策等。而这些能力,是人工智能很难具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图源 pixabay

常见问题三:「怎么检测孩子学到知识没?」

常见问题三:「怎么检测孩子学到知识没?」

一些家长会有类似的顾虑:学语文,孩子能背出点啥;学数学,孩子能算出点啥;但是学 AI,我怎么知道他有没有学到知识呢?

不同于其他学科片面地以考试分数论高低,AI 教育强调学以致用的、灵活的评价体系。自主制作 AI 项目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参加 AI 类竞赛或活动获得荣誉等,都是 AI 学习的出口,能有效评测孩子是否掌握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 AI 类竞赛,图源少年硅谷-广东省选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表情机器人,图源英荔创造乐园

制作表情机器人,图源英荔创造乐园

虽然 AI 已经帮助开发了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越人类的智能机器(例如 AlphaGo 和 DeepBlue),在自动化方面也占有绝对优势,但想要匹配人类大脑的潜力, AI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因此,面对「AI 将在几年内取代人类并智胜人类」的舆论,我们不应恐慌,也不宜轻敌。从当下开始去学习 AI ,强化 AI 不具备的、人类独有的能力,才能在人机共存之际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