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曾经在新闻上看到过器官捐献的案例,一个人的器官在捐赠出去之后,可以挽救多名重症患者,眼角膜也能让原本失明的人重建光明。

这样的新闻,总是让人十分感动,也不禁让人思考器官捐赠背后的问题,这包括了捐赠条件、移植费用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相关的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器官移植的事业起步比较晚,是在1960年才开始发展的。但是在2009年的十月,我国就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国,移植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1年存活率以及5年存活率指标都处于国际领先的水平。

近些年,我国公民的志愿器官捐献数量在稳定增长。但是,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却非常多,每年大约有30万人等待器官捐献,但是仅仅只有1万人左右可以等到移植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器官捐赠的缺口如此之大,是什么阻碍了器官捐献发展呢?

1、捐献缺口

虽说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人的整体观念在不断前进,但是绝大部分人都受到了传统思想束缚的影响,我们更希望让离世的家人可以完整下葬。所以,我国器官捐献率与发达国家相对比,存在一定明显的差距。

世卫组织来自2017年的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民器官捐献率能达到3.67/100万,和全球器官捐献率最高的西班牙46.9/100万相对比,正常相差了近13倍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费用方面

虽说器官是无偿捐献的,但患者却不能无偿移植。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从配型到移植、再到后期的费用,达到了数十万元、甚至是几十万、上百万花费

而每年近30万需要接受移植器官的患者中,真正能等到配型成功、可以支付配型费用的人群,仅仅只有不到3万人,多数患者因经济条件丧失了移植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受到配型方面的影响,所以有很多患者都等不到器官移植。就拿肾衰竭来说,大部分患者都无法进行器官移植,只能依靠透析的方式长期生存。而即便是接受了移植手术的患者,医院往往也禁止器官捐献者和被捐献者见面,甚至是不透露捐献者的具体信息。

这也让许多人难以理解,明明是做了好事,为什么要阻止双方见面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非活体的亲属器官捐献流程中,医院之所以禁止双方或家属之间见面沟通,是为了保护双方的利益。一方面,手术存在失败的几率,一旦失败,受捐者或家属可能会再次向捐献者求助,打扰捐献者的正常生活

另一方面,器官捐献是无偿的,但是人性却是不透明的,双方如果见面沟通,很可能会涉及到相关的利益交易,继而改变了捐献的初衷。也正因如此,国家规定器官捐献采取双盲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双方都不能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器官移植对于患者来说,是生命延续的唯一希望。但是,器官供不应求、配型难度大、移植费用较高等问题,也让许多患者无法得到救治的机会。

因此,在器官移植和捐赠的道路上,中国依旧有很多课题要攻破。相信在未来,器官捐献和移植还会有更大的发展与进步,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