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一军徽光彩耀眼,军绿迷彩彰显威严,战争年代硝烟弥漫,和平时期重任在肩,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危难之际你冲上前。中国军人以强壮不倒的身躯,不屈的灵魂保卫着中国人民,他们是老百姓可亲可敬的人,因此”建军“就成了一代人热衷的名字,不仅代表着家人对孩子最殷切的期盼,更代表着对”中国军人“最崇高的敬仰。我们身边总有名叫”建军“的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来临之际,让我们听听“建军”同志的故事。

王建军 入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17岁的王建军告别了家乡,告别了父母,投入到云南35107部队,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要求严守纪律、令行禁止、艰苦训练,王建军按要求对待学习训练一丝不苟,时时牢记“平时多出汗,战时少流血”的信念。在紧张的训练之余,也不忘与战友们一起美化军营环境,创造生活。他们亲手播种和收获水果蔬菜、种养花草树木,生活过得充实又有滋有味。军营生活慢慢将稚气未脱的王建军锻炼成了英姿威武的战士。

参加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3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不甘心失败的越军依然多次骚扰入侵中国。据1984年新华社报道:"5年来,越军不断地向中国境内农场、村寨、学校开枪开炮,发射各种枪弹4万余发,打死打伤我边境军民235人。迫使边民离开家园,穴居岩洞。致使31793亩土地难以耕种和管理,数10万亩橡胶无法收割。52所学校被迫停课,学生不能上学读书……边疆各族人民强烈要求边防部队严惩越南侵略者,保卫祖国领土和边疆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老山收复战。此时在军营历练了4年的王建军被派前线参加战斗。 老山位于中国云南省 文山 州 麻栗坡 县 天保镇 驻地船头村以西,中越边境口岸 船头 西南五公里处的中越边界骑线点上,横亘于中越边境12号至13号界桩之间最高点。主峰海拔1422.2米,占据老山,向北可通视中国境内纵深25公里的广大地区;向南可俯瞰越南老寨、清水以南至河江省会27公里地区;向东可封锁中国麻栗坡县至越南河江省的主要通道、口岸;向西可监视12号界桩以西至扣林山边境诸要点,扼越南西北部河江市通向中国云南省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 重要。

战争初期越军就大规模使用特种部队袭击中国,造成了较大的伤亡。王建军回忆,当时的越南特工部队实战经验异常丰富,不怕死、敢于发动自杀性攻击;不怕苦,能在热带丛林中趴数天不动,浑身全部被旱蚂蝗咬烂而仍坚持寻找对方疏忽构成的攻击机会,特别难对付。

我军在26天炮火准备后,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收复老山、者阴山等高地。经过数天激战,我军不仅守住了收复的阵地,还攻克了老山以东的八里河东山 。 到5月15日,大部队又收复了八里河东山。 经过18天的血战,我边防部队收复老山、 者阴山 。 1984年6月越军两次反攻老山 ,越军第二军区前指在河宣省(现河江省)北光县连续召开了三次军事会议。第一次北光会议后,越军于6月11日,向我老山及八里河东山组织了一次两个团规模的反击作战,被我军击退,越军作战目的未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建军 退伍

1985年,王建军光荣退伍。脱下军服的他又换上了警服。刚到贵州普安监狱工作,他有些不适应,感觉很陌生,经历过军营铁的纪律和战争的残酷,面对现在平静、具体、琐碎的工作不知从哪头开始抓。所谓“隔行如隔山”,他调整心态主动去适应环境,积极了解工作职能及特点,通过勤学习和多沟通,他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很快与同事们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并慢慢开始协助领导和同事们做更多攻坚克难的工作。凭借军人高昂的斗志和个人努力最终成为了业务骨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建军 扎根基层一辈子

1998年,王建军调到贵阳市三江劳教所继续工作,在这里经历了劳教改革、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建立、非典疫情爆发、新冠疫情蔓延……37年来,始终坚持扎根基层,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畏艰苦、默默坚守。眼看就要到退休的日子了,王建军的坚毅的脸上多了几分从容、平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子弟兵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他们在军旗的指导下

挺身而出保家卫国

敢于冲锋陷阵

他们把青春献给了部队建设

捍卫了祖国尊严

他们把一生献给了人民事业

献给了国家发展

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自己

在人生旅途中的光荣历史

军旗

因有军人的积极奋斗而更加鲜红

“八一”

因有战士的不断拼搏而更加鲜艳

来源:三江所

作者/摄影:陈丽宇

2022年第1330期(总第7140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