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诗人,在南京的女性人群中,似乎比在男性人群中要少得多。我大约只能解释为,在十分宜居的南京,女性更愿意“沉睡”在生活里,与写诗要撕裂自我相比,她们更愿意用佛教、雅趣等缝合自我。 代薇是我印象中,南京第一个不宽恕自我的女诗人,她是诗中那些激烈情感的受难者,也是施难者,情感成为自我悖论的延续。 当我读到王宣淇的一些诗,比如“我这样的 / 一个破碎的人 / 拥抱自己也扎出血迹”(《我》),“如果没有明天 / 窒息就会完整起来 / 割裂我们 / 到疯狂” (《无》),“生活的乱麻中 / 家的具体和抽象 / 顾此失彼 / 导致 我 / 一有机会就要去挽回”(《酒店里的勤快人》)等,我意识到,王宣淇也把自己摆进了这样的自我谱系,只是她的诗是一把更为冷峻的刀子,悄无声息地刺向自己。 这样的诗与她的生活吻合吗? 乍看她的生活,并没有超出常见知识女性的疆域,佛教徒,习古琴、中医养生、热爱绘画艺术等,但她还有两项偏离上述情趣的爱好,引起我的注意。 她是不定期骑行的哈雷机车手,现代戏剧的信徒。 这等于发现了她写现代诗的种子,没有什么比现代诗更能容下自我的,机车手的心灵里,当然藏着冲破一切规矩的酒神冲动,又隐着对迷失、混乱的克制(太阳神的克制冲动),这就把她的自我变成了战场。 现代戏剧是她在找到现代诗之前,瞥见自我的一个舞台。

诗坛上并不少见妄自尊大的诗人,他们一般并无王宣淇这样的自我二元困扰,他们用内心讲话时,对立面不会来自自己,他们“梦见”的对手,都是他人。但王宣淇必须去理睬内心的两种声音,当她用“我”“你”“他”来划分诗集《午后》的诗作时,无疑是在分辨、划分自我,让读者感受到她的摇摆不定,“我们或许是那麦田 / 从新生、成熟到变成秸秆 / 向着某处,保持摇晃”(《我们……》),“你是我最大的泡沫 / 那么轻 / 却耗尽我所有的泡沫”(《不想晚安》)。人深陷悖论的无助,固然来自无法摆脱的生活之火的烤灼,不过被悖论拉扯的迷失,却是最为深刻的体验之一,它赐予诗人自我怀疑的调性,任何确定无疑的声音,只要被悖论烧灼,都会轻飘得像强词夺理的宣言,“用写你的文字 / 盖屋 / 天亮后,就拆了 / 重读时 / 保证只爱自己”(《写你》),“对抗是你 / 求助的也是 / 像平民得到贵族的家具 / 抚摸古典的雕漆 / 心里凹凸不平”(《我在偏屋写作》),“离开你(其实从未拥有)/ 就永远在走向你 / 沥去所有的情 / 留你做最后的枯枝”(《我与你》)。这些诗句表明,迷失不是无知,恰恰是清醒的眩晕——不忍选择。我记得佩索阿写过类似的“不忍选择”,“有时候,我认为我永远不会离开道拉多雷斯大街了”“我希望能够远走,逃离我的所知,逃离我的所有”“不幸的是,我在这些事情上从来都事与愿违”(佩索阿《惶然录》,韩少功译)。王宣淇也把无从选择的忧伤留给自己 :“心,冰裂成瓷 // 滚滚向前的明天 / 靠空想 / 靠失眠”(《夜晚》)。 原地踏步,没有成功,失败感,这些都是迷失带给诗人的珍贵“礼物”,虽然要付出困守生活的代价,与那些朝着叛逆、决裂一跃,就能脱离二元困境的诗人相比,“不忍选择”其实含着更大的勇气,自我牺牲,让人仿佛触摸到一点圣徒薇依的品性——削弱一点自己。 莫非这是佛教带给王宣淇的启示?

不能选择未来,必然就会重新认识过去。 过去不只是已经过去的梦,它还是让现在无足轻重的压舱石。 你可以说这是蔑视困境的策略,甚至阿 Q 干过的事,但《午后》中的诗作,并没有指向类似的玩世、解脱或居高临下,诗作中令人难忘的,是诗人现在的虚无,虚弱,精疲力竭。 “没有 / 是今天的诗和爱情”(《没有》),“赶走草地上的鸟 / 它们的目光里 / 人类的爱难以下咽”(《爱》),“鲜美的身体 / 已挥霍成皱纹 / 没有绝处逢生”(《很久》)。 这样的困境,必然赋予过去以难忘的生动, 哪怕当初经历时,好感未曾超出现在经历的事,甚至未曾有过更多理睬、留意,可是诗人现在对过去的全神贯注,令过去一些不经意的时刻,变得重要起来,响亮起来,“一生回滞到某一刻”(《夏夜》),“多年前的操场上 / 男生把球踢得飞出去 / 很远 // 至今下落不明”(《陌生的荷尔蒙》),“你轻轻推了下我说 /‘下雪了’// 我们半醒着看窗外茫茫 // 多年以后 / 你发现 // 最好的日子就是这样”(《最好的日子》)。 可以看出,是当下的困境,重新定义了过去,包括什么是最好的日子。 我记得意大利诗人蒙塔莱,也重新定义过最好的时光,不过他对当下的认识要更为深刻,“我的年月尚未逝去: / 最美好的时光 / 在困顿凄凉夕阳的围墙”(蒙塔莱《灿烂的正午》,吕同六译),他把未来视为改变当下感受的活水,因为“——愉悦自在于期望。 ”(《灿烂的正午》),这样当下的困顿就成了最好的时光。 王宣淇是用过去减轻现在的分量,蒙塔莱是用未来加重现在的分量,更改历史的逻辑相似,结果迥异。 不过王宣淇对自身的道德认识,“就像我的善 / 总和罪恶在一起”(《不良教育》),不管它来自何处(来自宗教? ),它正好与现代诗的悖论本性,取得了一致,当形式找回了道德依据,形式就获得了迷离、鲜活的人性。

2022.3 写于南京江宁

内容简介

书名:《午后》

作者:王宣淇

页码:190

开本:32开

定价:52.00元

ISBN:978-7-5594-6248-0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本书是知名青年诗人王宣淇的诗歌新作集,共收入诗歌190首,以“我”“你”“他”来划分诗集章节,诗人诗歌情感丰富,运笔自然,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由具体而微的生活生发出诗歌的遐思,捕捉哲思与体悟。书中收入诗歌大多围绕诗人的生活感受、情感表达和思维想象展开,无论是语言选择、意象使用,还是表达风格、叙述方式都充满着鲜明的现代色彩,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自我反思与探索。通过本诗集,可以一窥诗人独特的语言特色、审美追求与思维方式。

本书由著名诗人黄梵作序特别推荐,著名设计师朱赢椿操刀版式及封面设计,是一部内外兼美的图书。

作者简介

王宣淇,女,作家、诗人,现居南京。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报纸副刊专栏作家。在《中西诗歌》《诗歌月刊》《新大陆诗刊》《青春》《扬子江诗刊》等杂志发表诗作,发表舞台剧剧本《去岛上》,出版有长篇小说,诗集《午后》。

8月4日周四晚8点

诗人、作家黄梵 与《午后》作者 王宣淇

一起聊什么是最好的日子

黄梵,诗人、小说家、副教授。已出版《第十一诫》《浮色》《南京哀歌》《月亮已失眠》《等待青春消失》《女校先生》《中国走徒》《一寸师》等。曾获“2015—2016年度十大好诗”提名奖、紫金山文学奖、《芳草》汉语双年诗歌十佳奖、《作家》“金短篇”小说奖、金陵文学奖、北京文学奖、《后天》双年度文化艺术奖、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汉语诗歌奖、博鳌国际诗歌奖等。

—FIN—

文丨鹿茸哥

责编丨慢条斯基

点击阅读,即可拥有签名版《午后》

加慢书房定制书封

—FIN—

文丨黄梵

责编丨慢条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