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心提示:引入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沟通技巧较强的专业送达辅助团队,成立集约化送达中心,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建立“平台数据留痕+人员服务外包+业务流程管理”智能联合送达机制,在送达审定、送达跟踪、送达回填等方面积极探索,让司法送达跑出了“加速度”。

派驻法院的司法辅助人员在接打电话。受访单位/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派驻法院的司法辅助人员在接打电话。受访单位/供图

记 者|田 雄

责 编|薛应军

通讯员|胡经琨

正文共1789个字,预计阅读需5分钟▼

截至2022年3月底,民商事案件电子送达适用率达98.41%,民事公告送达率降至2.35%,位居全市基层法院首位,平均送达用时缩短至2.37天……

这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自2021年5月起在全市率先探索智能联合送达机制交出的成绩单。

该项目开发负责人林春飞告诉记者,传统送达模式常常因为当事人逃避诉讼、联系地址不清等问题使得人难找、文书难送到。“智能联合送达机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有效解决‘送达难’问题。”

以“集约化”破解“送达难”

2021年5月,针对传统邮寄送达法律文书成本高、送达效果不佳等问题,鄞州法院引入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沟通技巧较强的专业送达辅助团队,在宁波法院系统率先成立集约化送达中心,让司法送达跑出“加速度”。

经过一段时间探索,鄞州法院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平台数据留痕+人员服务外包+业务流程管理”智能联合送达机制,形成了“电子送达为主,邮寄送达为辅,线下送达兜底”的全方位集约化智能送达体系,并依托信息化平台,在送达审定、送达跟踪、送达回填等方面做细做实。

目前,鄞州法院所有民商事案件法律文书送达工作,全部归口至集约化送达中心统一负责,由其内部一揽子完成送达流程,真正让法官和书记员从繁琐送达事务中脱离出来。书记员将案件法律文书,通过系统点击送至送达中心,送达中心辅助人员负责电子送达。电子送达成功的,会自动生成送达回证,书记员可以在送达回证上直接勾选听取送达成功录音;电子送达确认失败的,由送达辅助人员发起邮寄送达;邮寄送达失败的,若被告属于宁波市区范围的则进行线下送达;宁波范围之外的以及上述送达形式均失败的,形成送达回证给书记员,法院再进行公告。

为了保障送达到位,提高送达效率,鄞州法院通过集约化送达中心,实现智能接收送达任务、一键拨打送达电话、送达操作全程留痕、送达反馈随时可查等功能,将送达工作变成流水线模式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为确保送达工作“质量并举”,该院形成“一案一记”的台账管理制度,连续、完整、真实地记录送达动态,并完善实时反馈及责任监督制度,做到“每案2日内必有反馈”“每案受审管办与书记员双重监督”。同时,该院通过出台《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文书集约送达的实施意见》《鄞州区人民法院集约化送达及常见送达问题指引》等,明确送达工作标准,解决送达盲点,强化监管力度,严守送达安全、合规底线,促成高效送达目标。

目前,鄞州法院月均完成1150件案件、2100个被告的法律文书送达任务,被告电子送达成功率75%,案件送达成功率70%,公告率下降近7个百分点。

记者还了解到,在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前提下,该智能联合送达机制除大大节省当事人成本外,还解决了当事人的一些烦忧。比如,针对不同案件的同一当事人,可以实行统一送达且一次送达,避免了同一当事人因不同案件产生的重复送达、多头送达、多地址送达等问题。

形成可复制经验逐步推广

“您好,我是法院工作人员,需要向您送达关于本案的相关诉讼材料。”在浙江某法院诉讼大厅的一角,类似鄞州法院推出的智能联合送达机制团队,派驻法院送达辅助人员,正在拨打电话、核查信息、记录台账……

林春飞介绍,专注于司法送达、司法导诉、热线咨询、司法拍卖等综合性司法辅助服务的“畅达智能科技”,目前在浙江宁波、温州、绍兴等地基层法院均派驻专业司法辅助人员,人均每天联系被告至少50个,高峰期达数百个。

据了解,“畅达智能科技”组建于2018年,是一家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为一体的专业司法辅助机构。该机构依托智能联合送达机制,逐步将法律文书送达事务性工作从各法院业务庭集约至智能送达中心集中处理,进行流水线式送达,在实现“无纸化”绿色送达的同时,让法官从繁琐的送达事务中脱离出来,更专注案件和审判本身。

据介绍,经过一年多探索与实践,鄞州法院智能联合送达机制成效明显,无纸化覆盖面逐渐拓宽,邮寄送达法律文书比例迅速下降,为送达事务集约化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样本。目前,该机制除在浙江省内部分基层法院得到应用外,还将逐步在其他地区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