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心脏比喻为一套房子,主动脉瓣膜就是连接心脏和大动脉的一扇门。这扇门如果打不开或是关不拢,后果将不堪设想。给心脏换道“门”,让即将罢工的“阀门”重新正常工作,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有勇有谋有技的宁津县人民医院心脏团队成功做到了,继7月15日开展全市首例TAVR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7月25日再战再捷。10天之内连做两台心脏换“门”术,这也开创了中国县级医院历史“心”纪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津县79岁的李先生一年来一直被胸闷、憋喘症状折磨,稍一活动,都喘得不行。严重的时候,甚至不能平卧在床上,起床时需要助力才能缓慢起身。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心脏主动脉瓣膜狭窄,并且伴有冠心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仍反复发作,甚至出现过急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情况极其凶险。一个月前,再也坚持不下去的李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天津某三甲医院寻求帮助,医生考虑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外科传统的换瓣手术(称SAVR手术),不仅需要开胸,术中更需要体外循环支持及心脏停跳,创伤较大且并发症多,很多高龄主动脉疾病人根本耐受不了手术痛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李先生的家人无奈拒绝了。

7月15日宁津县人民医院开展首例ECMO支持下TAVR手术时,李先生家人的医生朋友—重症医学科的张猛医生现场参与并目睹了这一高难度手术全过程,他第一时间将宁津县人民医院开展TAVR手术的情况告诉了李先生家人。“不开刀也能做心脏手术?”李先生家人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新方案给他们一家带来了希望,于是他们积极和宁津县人民医院心脏团队联系。“TAVR技术是微创手术,切口小,仅在大腿股动脉穿刺,开口仅6毫米,术后恢复快,一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且不需要开胸,不用心脏停跳及体外循环,能显著提升高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张涛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他们以前的顾虑和担忧,一家人商量后果断决定选择TAVR手术治疗方案。

7月24日,李先生住入宁津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虽然医院前几天刚刚开展了首例TAVR手术,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实际上,每一例TAVR都可能是高危手术,需要有一支由心内科、介入科、血管外科、特检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医师共同组成的多学科心脏团队,并对该团队的临床经验、技术能力、整体配合等要求严苛。针对李先生的病情,术前,张涛联合多科专家反复进行病情讨论,并请上级专家传授经验,制定了精细的手术方案。方案中同时考虑到,如术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需行介入治疗时,将冠脉支架置入术和TAVR手术叠加进行,一站式解决问题。

7月25日16:00,在多学科协作下,张涛带领心脏团队开始手术。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了他们的预判,造影显示左前降支中段狭窄程度达到80%—90%,团队顺利植入支架一枚,解决了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问题。冠脉支架植入术为宁津县人民医院常规手术,难点在于TAVR手术的实施,因瓣膜不易放置,可能出现瓣周漏、瓣压差,这样会影响血流通畅。在TAVR手术过程中,团队小心翼翼将主动脉瓣生物瓣膜沿着导丝,精准输送至预定位置,逐步释放瓣膜,替换原有严重钙化狭窄的瓣膜,解决主动脉瓣的问题。经过1个半小时紧张的操作,手术顺利完成。造影评估,主动脉瓣瓣膜功能良好无返流,也没有出现瓣压差和瓣周漏,手术非常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觉呼吸一下就通畅了,就像重新再活了一次!”做完手术回到病房以后,李先生说。目前,他术后症状及各项指标明显好转,现已康复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不放弃一丝希望,让高龄患者也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这是公立医院医生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医学人文的重要体现。TAVR手术的相继开展,是宁津县人民医院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卫生职业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达标300强,2022年4月以来,宁津县人民医院以入选国卫健委千县工程为新起点,在上联三级医院引进优质资源,下接基层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做好分级诊疗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全力做好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 用医者仁心让一批批患者慕名而来,把“心”托付。

下一步,医院将始终不渝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聚焦内涵建设,以技术强实力,以服务创品牌,以文化聚人心,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连续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奋力书写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华章。(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