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ell:未经治疗的人黑色素瘤颅内和颅外转移图谱

1,Cell:未经治疗的人黑色素瘤颅内和颅外转移图谱

来源:BioAr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色素瘤颅内转移在恶性肿瘤颅内转移中占据第三位。之前的研究工作集中在恶性肿瘤颅内转移方面,这很可能说明人黑色素瘤颅内转移与其他恶性肿瘤在基因型、表型以及肿瘤微环境上存在差异。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各类肿瘤的发病机制和工作机理也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抗药性和免疫治疗这两方面,其中就包括转移黑色素瘤。近日,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Benjamin Izar研究组在Cell 上发表了文章,通过多组学单细胞图谱的方法,研究了人黑色素瘤颅内和颅外转移的具体情况。发现黑色素瘤颅内转移要比颅外转移基因组变化更大,说明黑色素瘤颅内转移情况下基因组更加不稳定。黑色素瘤颅内转移的肿瘤细胞表现出神经元样表型,这一表型很可能有助于恶性肿瘤颅内转移。

2,Neuron:迷走神经和大脑的关系

2,Neuron:迷走神经和大脑的关系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分校的研究人员在Neuron 上发表了一篇新研究,发现了迷走神经刺激与大脑学习中心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这一发现可能会导致治疗方法,改善健康和受损神经系统的认知记忆。实验中发现,刺激迷走神经有助于被试更快地学习任务,并达到更高的表现水平。这表明迷走神经刺激可以增加健康神经系统的学习。胆碱能系统中控制学习的神经元被激活,该系统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其他运动和认知疾病有关。

3,Nature子刊:对抗帕金森病新策略:用纳米抗体清除致病蛋白

来源:学术经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FFNB2可以破坏α-突触核蛋白聚集物

在我们的大脑中,当畸形的α-突触核蛋白聚集,它们会破坏脑细胞的内部运作,导致帕金森病等由大脑损伤引发的认知障碍。理论上来说,抗体应该可以锁定α-突触核蛋白聚集物。但问题在于,它们太大了,因此很难穿透脑细胞的细胞膜。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与密西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篇新研究。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能穿透脑细胞的纳米抗体,从而破坏大脑中的致病聚集物。研究团队制造了7种名为PFFNB的纳米抗体,它们可以与α-突触核蛋白聚集物结合。其中,PFFNB2与α-突触核蛋白聚集物结合的效果最好。在小鼠脑细胞和组织中,PFFNB2可以保持稳定,并且对α-突触核蛋白聚集物而不是单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4,脑袋里真有灯泡?Nature:脑漂移现象的背后机制

4,脑袋里真有灯泡?Nature:脑漂移现象的背后机制

来源:脑机接口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梦中遇见了心爱的女孩,你大脑中的神经元就像圣诞树一样,都像灯泡在发光。但如果梦醒了,在现实中又想到这个女孩,大脑中亮起的神经元和刚才的情况一样吗?显然的答案是否定的,第二次受到的刺激要更弱,并且是基于之前接收到的感受而产生不同的刺激。这种现象称为表征漂移(representational drift)。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上发表了一篇新研究,认为表征漂移不是每次都激发完全相同的神经元,而是在不同位置激发不同的神经元以表示相同的概念。在小鼠中发现,虽然梨状皮质的活动可以用来在任何时候区分气味,但气味诱发的反应会在几天到几周内发生漂移。

5,IEEE TCDS:脑机接口融合增强现实技术的人机交互操作—“所见所想即所得”

5,IEEE TCDS:脑机接口融合增强现实技术的人机交互操作—“所见所想即所得”

来源:CAAI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

脑机接口(BCI)已逐渐应用于人机交互系统中。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作为脑电图(EEG)的一种范式,因其稳定性和高效性在脑电系统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团队与安徽工业大学单建华教授团队联合开展研究,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 上发表了文章。该研究提出了集成增强现实(AR)的SSVEP-BCI系统,并将物体的视觉信息与刺激目标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新的刺激界面。在SSVEP-BCI系统中,融合了物体视觉信息和刺激目标的刺激界面比传统的刺激界面更能使用户更自然地选择目标对象。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复杂多变的场景,并且不局限于固定的对象类别和数量,因为融合的刺激界面可以自动更新物体与刺激目标的映射关系。

6,STTT:同济大学王平团队发表饮食在疾病和健康中的调节作用的综述

6,STTT:同济大学王平团队发表饮食在疾病和健康中的调节作用的综述

来源:iNature

营养物质会影响所有的病理生理过程。最新的分子医学和临床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营养治疗是延长酵母、果蝇、啮齿动物、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等各物种的健康寿命和延缓衰老的金标准。近日,同济大学王平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在线发表综述文章。该综述总结了广泛用于改善健康寿命和临床前或临床疾病的治疗的不同饮食干预,讨论了营养介导的调节机制,包括代谢调节、营养代谢途径、表观遗传机制、和生物钟,阐述了饮食反应效应器,通过这些效应器,饮食干预会影响负责改善人类健康和预防多种疾病的内分泌、免疫、微生物和神经状态。

7,JCEM:中国科学家最新发现!久坐和不健康的睡眠行为让人更容易患上脂肪肝!

7,JCEM:中国科学家最新发现!久坐和不健康的睡眠行为让人更容易患上脂肪肝!

来源:生物谷

有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睡眠障碍或许与机体的代谢紊乱有关。近日,一篇发表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中山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发现,久坐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睡眠行为的人群或许易于患上脂肪肝。 夜间失眠质量不佳以及白天长时间打盹的人群往往面临脂肪肝的风险最高,睡眠质量适度改善或与人群患脂肪肝风险降低29%直接相关。

8,同期两篇Nature论文:和有钱人做朋友能提高收入

8,同期两篇Nature论文:和有钱人做朋友能提高收入

来源:生物世界

我们从小就学习过“孟母三迁”的故事,提示我们成长的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实际上,一个人的社交网络和社群的强度(社会资本)除了会影响个人教育以外、同样还会影响健康和经济收入。近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同期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发现如果儿童在一个不同社会经济阶层之间存在往来的社区长大,他们日后提高自己经济地位的概率也可能更大。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群中拥有社会经济地位高的朋友的比例是目前发现的最能预测收入向上流动的指标之一。改变制度结构和政策可以缓解交友偏向。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前 文 阅 读

脑科学日报:身体“脑钟”—昼夜循环节律的指挥家

脑科学日报: 大脑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感知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