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葛茂卉,中国地质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
>天堂
大约6 500万年前,一路向北漂移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迎面相撞,巨大的能量引发空前的地表隆起,形成了这颗星球上最为突出的高地——青藏高原。它是现今海拔最高、地壳最厚、时代最年轻的高原,享有“地球第三极”之称。
青藏高原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东西向延伸约2 800千米,南北向约300 ~ 1 500千米,总面积达25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面积近1/4。如此广袤的高海拔地区孕育出青藏高原神奇空旷的山川雪域风光和久远绵长的藏文化,堪称人类社会的瑰宝,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探险家及科学工作者。
山脉纵横 群峰林立
高原之上,纵横分布着一列列超级山脉,绵延千里,如长约840千米的祁连山、1 040千米的冈底斯山、2 500千米的昆仑山,以及南北向展布,形如大地“褶皱”般的横断山脉等,每一个都是声名显赫,雄伟壮观。
青藏高原南缘耸立着一条世界上最宏伟的高大山链,宛如一条巨大白龙横亘在祖国边疆之上,这就是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藏语意为“雪的故乡”,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大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东西绵延2 400多千米,南北宽约200 ~ 300千米,平均海拔高达6 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据统计,目前全球14座海拔超过8 000米的高峰中,有11座位于喜马拉雅山主脊地区。这些山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常年被皑皑白雪覆盖,形似银剑,直插云霄。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
珠峰,大地之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但却终生难以企及的神秘之地。它那巨型金字塔状的身影闪现在群峰的簇拥之上,巍峨宏大、气势磅礴。在这地球之巅的周围还环绕着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海拔8 516米)、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海拔8 463米)、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海拔8 201米)以及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海拔8 027米),如此多的高峰林立,可谓群星闪耀。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第一高峰,人类对其海拔一直充满着好奇与期盼。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全世界的科学家对珠峰进行过多次测量,然而,由于测量方法不同,一直没有获得统一数据,使得珠峰高度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我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对珠峰“身高”的探索。1975年,我国测绘工作者首次精确测量了珠峰海拔为8 848.13米;2005年10月9日,我国国家测绘局正式宣布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 844.43米;2020年12 月8日,中国与尼泊尔联合对外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 848.86米,作为目前珠峰的最高点。可见,在1975年至2020年间,珠峰的高度可能因气候对峰顶雪层厚度的影响、地壳运动对珠峰高度的影响以 及先进测量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变化,但是我们探索珠峰的决心从未改变。
>青藏高原数字高程地形图及主要构造单元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
>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
>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
高原湖泊 润泽屋脊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湖泊群,面积大于 1 平方千米的湖泊就有1 091个,多数位于海拔4 000 ~ 5 000米范围内,号称“亚洲水塔”。这些湖泊隐藏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之上,一碧万顷,波平如镜,犹如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显得无比神秘。而同时它们又精力充沛地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形成一条条大江大河从高原四周倾泻而下,那流入太平洋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了绚丽的华夏文明,那流入内陆地区的塔里木河、阿姆河,在浩瀚无垠的沙漠中播撒出一片片绿洲, 那流入印度洋的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谱写着亚洲诸多文明的发展史······
在西藏众多的湖泊中,羊卓雍措、玛旁雍错、纳木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它们凭借那独特而优美的景色,神圣而悠久的宗教文化,为世人所称颂。
羊卓雍措,也称羊卓雍湖,藏语意为“碧玉湖”,主要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湖面海拔4 441米,东西长约130千米,南北宽约70千米,面积约638平方千米,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羊卓雍措是由于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堵塞河道而形成,为高原堰塞湖。羊湖汊口较多,湖岸蜿蜒曲折,平静的湖面与蓝天相映,一片翠蓝,放眼望去犹如珊瑚般的碧玉镶嵌在群山之中。春的生机、夏的绚烂、秋的静谧、冬的安详,四季风景如画般的羊湖,藏族人民赞其曰“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湖”。
玛旁雍措,最早名为“玛垂”“玛垂错”,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坐落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神山冈仁波齐之南,湖面海拔4 588米,形如“鸭梨”,北宽南窄,长轴26千米,短轴21千米,面积约412平方千米。玛旁雍措的形成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曾与拉昂措相通,后因于洪积、冰水堆积物堵塞而演化为内流湖。湖水碧透清澈,透明度达14米,是我国湖水透明度最高的淡水湖。历史记载,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为“西天瑶池”的地方便是此湖。在佛教中,玛旁雍措被尊为“圣湖”,其湖水被视为佛祖赐给人间的甘露,来朝拜的佛教徒会用湖水沐浴身心,纯化灵魂。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蒙语为“腾格里海”,位于西藏当雄和班戈县境内,湖面海拔4 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约1 961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是由于喜马拉雅运动引起局部地壳下凹贮水而形成,为构造断陷湖。在西藏的所有湖泊中,纳木错以其迷人的湖光山色、美丽的神话故事,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名气最大。它如梦般依偎在念青唐古拉山那高大而粗壮的臂弯中,一个绮丽动人,一个英俊挺拔,天造地设,恰似一对亲密无间的伉俪陪伴着彼此,留下了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纳木错也是信徒心中最为神圣的地方。每到藏历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都会来此朝拜,据说此时转湖念经一圈,胜过平时朝礼转湖10万次,其福无量。
>幻境 赵文琰/摄
环境复杂 物种丰富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海拔变化较大,从最高海拔8 848米到最低100米,巨大的高差使得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不仅形成了独特的高寒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还兼有沙漠、湿地和森林等多种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在这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孕育了非常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估计,青藏高原现有维管植物12 000种以上,占中国维管植物总数的40%,在已列出的全国濒危的1 009种高等植物中,青藏高原有170种以上:现有动物达4 200多种:低等动物包括水生原生动物458种,轮虫208种,甲壳动物的鳃足类59种,昆虫2 340种;脊椎动物包括鱼类152种,陆栖脊椎动物1 047种(占全国该类动物总数的43.7%);在已列出的全国濒危的301种陆栖脊椎动物中,青藏高原有95种。这些濒危野生动物很多都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如那奔跑在藏北羌塘大草原上的野耗牛,那盘旋在冰山雪线附近的雪豹,那翱翔在高原湖泊上的斑头雁,还有金丝猴、藏羚羊、藏野驴、梅花鹿、盘羊、白唇鹿等在高原上时隐时现。
>青藏高原上的动物和植物
藏传佛教 源远流长
在这块离天最近的高原上,稀薄的空气中弥散着浓郁的圣洁气氛,广袤的山川似乎处处存在着一种神秘力量,藏家木楼,高挂的五色经幡迎风飘动,山巅河畔,大小不等的玛尼堆映入眼帘。布达拉宫脚下,朝拜之人络绎不绝,体现了人们对心灵归宿的强烈愿望。在漫长 历史进程中,藏传佛教逐渐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广泛虔信的宗教信仰。
佛教大规模传入西藏始于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时开始,当时他迎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毗俱胝公主,随着两位公主入藏,佛教文化也随之从尼泊尔和汉地传入吐蕃(今西藏地区)。在赤松德赞时期,古印度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将印度佛教传入吐蕃,随着佛教的繁盛,逐渐取代了西藏原有的苯教,同时也接纳了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内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础。到了赤祖德赞时期,藏传佛教又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和赤祖德赞的突出贡献,历史上称这三代赞普为“祖孙三王”。
此后,藏传佛教经过朗达玛时期灭佛运动破坏,沉寂了百年之久,宋朝初年,重新从多康地区传入西藏,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宁玛、噶举、噶当、萨迦、 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在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的主流后,藏密大盛,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两位固定的转世法王统治西藏,分别称作达赖与班禅。
藏传佛教在元朝时传入汉地。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藏传佛教获得了元朝政权比较高的尊重,萨迦派法师八思巴被忽必烈奉为国师(后升为帝师),赐玉印,任中原法王,统领天下佛教,并兼任总制院(后改名为宣 政院)使来管理吐蕃事务。有元一代对藏传佛教密宗过度宠溺,《元典章》《元史·释老传》中对“西番僧”“西僧”目无法纪、为非作歹、甚至是捶挞官员、槌打皇室宗亲的行为也多有记载,以至于到元后期引起了极大的民怨。藏传佛教界则将这一时期称为“专宠末法时期”。
至元末明初,噶举派取代萨迦派兴盛起来。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册封噶玛噶举派第五世法王为“大宝法王”,成为噶玛噶举派历代传承的专用封号。明神宗时期,新兴起的格鲁派发展迅猛,不断扩张。1578年,皈依藏传佛教的蒙古土尔扈特部 俺答汗在青海会见格鲁派首领索南嘉措,并为他修建仰华寺,上尊号“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 喇嘛”,使“达赖喇嘛”成为与同属西藏的班禅额尔德尼、蒙古国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和我国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并称的格鲁派的四大活佛之一。这次会面也成为藏传佛教再次传入蒙古的契机,到17世纪中期的清顺治年间,大部分蒙古族民众都已皈依藏传佛教,而顺治帝自己也在1652年颁诏册封了当时的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正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其中正式要求以“金瓶掣签”,即抽签方式来认定达赖、班禅和其他呼图克图的转世活佛。自此,转世传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经中央政府批准认定的去政治化的宗教仪式。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除第一世达赖喇嘛根敦朱巴之外,历代达赖喇嘛的名字都是“嘉措”,藏文意为“海洋”,蒙古语即为“达赖”;而“喇嘛”本是藏语对上师的称呼,也隐含了“智慧”的意思。索南嘉措虽为接受“达赖喇嘛”尊号的第一人,却是三世达赖喇嘛,前两世皆为追认。而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是俺答汗的孙子,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担任达赖喇嘛的蒙古族人。
>圣洁 庄大立/摄
>暖阳 庄大立/摄
一把“钥匙” 揭开奥秘
从烟波浩渺的原始古海到冰峰雪岭的今日高地,青藏高原经历了数以千万年计的沧桑变迁,将大自然的史诗封存于高原的冰雪之中。山涛风浪,岁月失语,唯石能言,青藏高原如磐石般无声地记录着沧海桑田。今天,一批又一批钟情于此的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勇于探索,将埋藏在高原里的故事收拢拼接,讲述给我们:从白石崖溶洞的古人类遗迹中,科学家揭开了冰河时代生活在高原上的丹尼索瓦人的神秘面纱;从希夏邦马山坡一枚高山栎叶化石中,科学家发现了高原数百万年来急剧隆升的线索;从云南剑川和曲靖的盆地中,科学家捕捉到了古老地层中尘封已久的火山灰,为破解青藏高原的古环境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从班公错中钻取 的湖心样品中,科学家观测到湖泊古水位的变化,为青藏高原水资源的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从青藏高原冰川积累区获取的冰心中,科学家重建了1990年以来亚热带亚洲地区的生物质燃烧历史;从珠峰上散布的远古时期海洋生物化石中,科学家勾画出一幅青藏高原从大洋到高原的演化史······青藏高原如同一把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让我们在解读地球奥秘的过程中充满各种惊喜与感叹!
>扎达土林
无论是从多学科科学研究的角度,还是从地球历史文明演化的眼光来看,青藏高原的崛起都是近代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发生的最伟大的地质事件,它造就了许多蔚为壮观的地质遗迹和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孕育了非常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造就了生活在这片高原上的人们独特的人文特质。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科学工作者研究人类起源、古环境变化、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地球演化等领域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所,也为藏语言文学、区域历史、民族生态和多样化,以及艺术学科的各个门类提供了鲜活的动态样本。青藏高原,这座享有“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等众多美誉为一体的天然宝库,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文历史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文中图片若未标明拍摄者,皆为作者们所摄。)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感恩相遇!
作者: 葛茂卉 王佳敏 王鹏飞
编辑: 张佳楠
排版: 张佳楠
审核: 刁淑娟
官网: http://kpwhbjb.cgl.org.cn/CN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