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销瓷再现了航海贸易时期中西方的社会发展状况,也见证了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

今天(8月4日),福建省海丝外销瓷博物馆的“瓷航万里”——福建外销瓷展,在绵阳博物馆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分为“瓷器起源”“单色釉瓷”“彩绘瓷”三个部分,展出瓷器两百余件,基本涵盖了闽地各代表性窑口,充分体现了闽地陶瓷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瓷器起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形成的。

一万年前出现陶器,三千年前发明了原始瓷器,一千八百年前瓷器烧制成功,制瓷工艺技术逐渐传播开来。

汉晋以后,浙江瓷器输入闽地,并促进了福建瓷业的发展。

单色釉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外销瓷生产,始于唐而鼎盛于宋元。

元以前各种单色釉瓷盛行,主要有青釉、黑釉、青白釉三大类型,出口东亚、东南亚远抵东非等地。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独领风骚,产品进一步输入欧美各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绘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绘瓷发端于西晋时代的釉下褐彩,唐宋时有所发展,至瓷都景德镇元青花问世,其后形成主流。

明清时期西风东渐,福建外销器产地集中于闽南漳州、德化地区。

彩绘瓷中的釉下青花、釉上五彩、素三彩等相继脱颖而出,以地利优势竞争大航海时代的国际市场,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流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余年来,伴随海上交通的兴盛发展,福建瓷器逐渐作为大宗的贸易商品畅销海外,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卓越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展示的两百余件瓷器,只是古代福建外销瓷器的沧海一粟,却也能折射出古代福建瓷器生产的兴旺、海上交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盛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件件瓷器承载了我国古代海上瓷器贸易的艰辛、漫长而又辉煌的过往,沟通了历史、现在与未来,展示了历史的永恒。——展览结束语这样说道。

展览预计将持续到9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海波

责编:张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