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人投资在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的政策,促进了民间投资的发展。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有序地推进102项“十四五”计划的实施,并积极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务院日前举行了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一些措施,支持民营企业,推动一箭多发。

我国的私营经济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后,由小到大、由弱转强,已经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从投资总额的比例来看,在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从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5年达到60%以上,达到了65.4%。最近,由于新冠肺炎的爆发,私人投资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放缓。下一步,要把各种政策和措施用市场手段和改革举措来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使私营企业的长期投资更有信心。

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杠杆效应,才能有效地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在实践中,通过对大型工程的引导和政府的杠杆效应,可以有效地促进私人投资的发展。其中,一些重要的工程,如基建工程,可以有效地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政府的资金运用效率,从而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才能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成本高、增信条件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解决融资难题,激活新的活力,金融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例如,要建立和健全社会资金投融资合作的对接机制,通过“项目对接会”等形式,为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对金融机构而言,要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各种信息平台的深度协作,充分利用私营企业的税收、社保等数据,通过“银税互动”等服务,准确掌握企业的信贷状况,提高融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要想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就必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使民间资本形成一个稳定的、良性的预期,增强市场主体的长期投资信心,就必须建立一个更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这就需要各地、各部门要努力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制约私人投资发展的瓶颈,对各种产权尤其是私人财产进行法律保护,打破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通,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把各种解困、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真正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为企业聚焦优势、做精主业增添动力,提升他们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正在加速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这将有助于我国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发挥和巩固我国的市场资源。一个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性大市场,将为民营资本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