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6日,武汉杨女士因为轻信网络刷单被诈骗14万元。4月4日,又有自称是反诈中心调查组的警官联系到杨女士,称其银行账户存在风险需进行排查,再次骗取杨女士11万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杨女士被骗后产生了忧患意识,于是在第一次被骗后,杨女士购买了一份“电信诈骗险”,保额10万元。

目前,经过调查、审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赔付给杨女士75800元。

杨女士被骗25万是不幸的,但她因为买了“电信诈骗险”获赔7万多,这又是幸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近年来,电信诈骗已成为我国刑事案件中上升率最快的犯罪,其侵害群体极广,受害者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而且具有非特定性,一般是漫天撒网式。

所以在2016年,最高法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国家加大力度打击电信诈骗,其效果仍然有局限,于是面对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已有保险公司推出了“电信诈骗险”,每年花费几十元,最高可保10万元,最大限度的给电信诈骗者挽回一些损失。

但是小编认为,保险只是补救措施,市民仍须提高反诈防骗意识。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加强防炸意识,下载“反诈APP”,这样才能最大避免电信诈骗。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如有更多法律问题,可私信留言咨询或者关注询律网公众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