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对于金钱的欲望往往是最不可遏制的。有多少人为了金钱财富前仆后继,只不过他们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在道德原则的约束下追逐,而有的人在金钱面前失去了自己的本心,放纵了自己的欲望,沦为金钱的奴隶。

贪污受贿也成为了自古以来一根拔不干净的倒刺。国家针对贪污受贿问题一直是大力严惩的态度,尤其是官员、内部的贪污腐败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大火的几部影视作品,《人民的名义》《扫黑风暴》等都是以扫除贪污腐败之风为主题,其中包括许多以真实事件改编的案例,他们的大火也印证了国家对贪腐的严厉打击。

不过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却有一个女人利用职务之便贪污4.5万元遭处决,甚至不知悔改临刑前仍哭诉:我不知道会这么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有前科

汤兰英出生在江苏省马塘镇上,那时汤家的经济条件在那个小镇上算是很好了,难免对汤兰英娇惯些。再加上汤兰英这个人长得俊俏,又自小享福惯了,高中毕业后她利用自己的容貌和一名干部暧昧,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建筑站会计。

会计这个岗位顾名思义每天会经手大量的财务,一开始她还勤勤恳恳,认真对待这份工作。时间一长,每天面对大量的金钱让汤兰英把持不住了。

她开始挪动公款。一开始只是拿些小钱,发了工资她还会补回去。可成功的次数多了,却根本没人发现账目上的钱出问题,一个更大的念头在她心里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挪用公款,从几分很快发展到几百块,这样的数目现在只是笔小钱,就够买个菜吃顿饭的,可在当时,几块钱就已经是大多数人一个人的工资了。

纸包不住火,汤兰英挪用公款的事被同事查账时发现了!上级领导迅速派人调查这件事,大家都对这个容貌姣好的小姑娘胆敢挪用公款感到震惊,不敢相信。

可事实就是不容辩驳,建筑站的领导看她一个小姑娘,不懂事,只是将她开除这件事就作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她又通过关系到蔬菜队当会计。起初她还顾虑别人对她的嫌隙,一直谨慎做事,跟着老会计勤勤恳恳的工作。没想到几年后,她的贪欲又起来了。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她更加谨慎,挪用公款前都会先做一笔假账,说明钱款的去处。不想东窗事发,汤兰英害怕极了,毕竟几百块的公款是一笔大数目,自己又是第二次犯事。没想到蔬菜队的领导也觉得她会改过,决定从轻处罚,只是让她将公款退还并开除。

就是这两次领导对汤兰英的宽容,姑息了她犯罪的欲望,她在贪污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无法回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开尘封多年的案卷

被开除后的汤兰英回家继续找工作,马塘镇信用社招会计,她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可是有汤家富户的身份在,她就进不了信用社,这该怎么办呢?

汤兰英把歪心思放在了一名军人身上,只要自己有了军属身份,再加上汤家的关系,一番操作下来,进信用社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汤兰英并不爱他,甚至对他是厌恶的,可为了自己的军属身份,她嫁给了这名有些木讷的军人。而最终她也如愿进入了信用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己家是富户,吃着“铁饭碗”,又嫁给了军人丈夫,每个月按时把津贴寄给自己,已经让汤兰英过上小镇里的人们都羡慕的生活了。

她时不时就去做个头发,换个时兴的发型,身上穿的衣服也得是镇上人没见过的,专挑好的贵的买,还喜欢到处炫耀。

可1970年银行同财政合并,信用社的裁员将她有滋有味的生活打乱了,她心里明白自己是怎么进的信用社,如果裁员,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她自己。为了维持自己的“富庶”生活,她故技重施,用自己换取了留下了的机会,成为了信用社唯一的会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信用社还有其他会计,汤兰英就算想做点什么也有所顾虑,怕被人发现,如今倒好,整个信用社只剩汤兰英一个会计,顺便还接手了出纳的工作。

汤兰英贪欲再起,一发不可收拾。

汤兰英的保护伞

那个年代的人们一有钱基本都会选择存进银行,毕竟平时需要用到现金尤其是大钱的机会并不多,却被汤兰英当作了贪污的便利。汤兰英从1965年进入马塘镇信用社工作到1975年,整整十年的时间里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共4.5万余元。

这些公款都成为了她过上奢侈生活的资本,水果一筐一筐往家里买,每日更是海鲜肉菜不断,这可谓是生活奢靡。

她的贪污行为如此嚣张,再加上她从不遮掩到处炫耀自己的财富,难道就没有人发现问题吗?也许有过,但他们都被汤兰英“苦心经营”的保护伞挡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贪污了这么多公款,那肯定要拿出一部分来打点重要领导,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如东县某局的领导每次去马塘镇工作汤兰英必定在家里安排领导的食宿,领导又用自己的权限给汤兰英批议价粮和饲料。

马塘镇某单位领导经常接受汤兰英的家宴招待,领导又给汤兰英的亲戚介绍工作、把单位的水泥拿给汤兰英私用,甚至直接把公款放在汤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塘镇银行办事处副主任明知汤兰英挪用公款,还两次策划帮助她逃避检查,掩盖事实。

汤兰英用金钱、便利和自己将这些领导干部联系起来,编织成了自己的保护伞。

正义永不缺席

1975年5月5日,汤兰英迎来了她最难忘的一天。如东县人民银行工作组突击检查马塘信用社,揭开了她多年贪污犯罪的罪行。

“整个信用社库存仅剩三千余元!”工作组立即将汤兰英带到支行调查。期间她还曾向两次帮助她策划躲避检查的赵某求助,妄图再次逃避法律的制裁。不过赵某也被逮捕,她的幻想破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调查,汤兰英贪污数额巨大震惊全国,省委发出红头文件要求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批判。如东县根据文件要求,多次召开批斗大会,批斗汤兰英的罪行。

7月15日,如东县人民法院下了判决结果——死刑,立即执行。汤兰英不服提起上诉被驳回。

7月24日,如东县操场上人山人海,从看守所到会场,聚满了等待汤兰英宣判就地正法的群众。

随后汤兰英被押赴刑场,临刑前却仍不知悔改,还在哭诉不知道事情会这么严重。随着一声枪响,汤兰英倒地,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汤兰英面对金钱的诱惑,打开了自己的欲望之河,一步步踏入自己为自己挖掘的坟墓中,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