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最近有点苦恼,原因是发现自己两岁多的儿子,在与别的小朋友交往时,总是被“欺负”但他又不反抗,下面这些场景,让作为妈妈的妹妹每次都看得特别纠结。

比如,孩子被别人抢玩具,却任由对方夺走,就只知道哭,或者叹气,也不抗争;

又比如孩子自己正在玩滑梯时,看到有别人过来,就不玩了,赶紧主动下来让别人上去玩,自己在下面眼巴巴看着别人玩;

甚至孩子被别的大孩子连扇耳光,他也默默承受,不喊不叫,也不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睹自己疼在心尖上的宝贝,被别人这样欺负,妹妹都快崩溃了。

其实,妹妹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老是被“欺负”的现象,属于社交中处于弱势的表现。

生活中像妹妹儿子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在社交中时常处于下风,身心受伤,却不懂得反抗,父母肉眼可见孩子受到的伤害,真的是格外心疼,父母会崩溃也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有的孩子会在社交中处于弱势?

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在社交中处于弱势呢?原因大多基于以下三点:

*孩子的个性不同

孩子们的气质个性天生就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就自信开朗活泼,去哪里都能“自来熟”,特别快融入;可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文静慢热,到到哪都要慢慢适应,很久才肯开口跟人说话,慢慢融入。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在社交上处于弱势。

*孩子的成长有快有慢

别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之间的力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差很大,就算同龄之间,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各种能力的发展也有快有慢。

有些力量、气场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就很容易在交往中处于下风,在同伴冲突中也处于弱势地位。

*家庭的养育风格不同

家庭的养育风格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有的家庭,家长比较强势,喜欢压制孩子,喜欢让孩子听话,比较少让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别说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了。长期以往,孩子也会形成顺从不爱抗争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孩子在社交中,受到欺负,爸妈难免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受伤而焦虑。当孩子刚开始进入社交生活初期,有孩子处于弱势,有孩子处于强势,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父母发现问题后,要放平心态,不要光顾着焦虑和紧张,要积极调整养育方式。

当孩子在社交或冲突中处于弱势时,父母要怎么办呢?

当孩子在社交或冲突中处于弱势时,父母要怎么办呢?

*重视孩子的感受,表达我们的支持

孩子在社交或冲突中处于弱势,我们最先要重视的是孩子的感受,并跟孩子表达我们的支持。

若孩子在这过程中,并没有感觉受到了伤害,那么父母不要过分紧张;如果孩子在这过程中感受到了伤害,并产生了负面情绪,我们要安抚孩子,帮他排解情绪,比如告诉他,“宝贝,我知道你很难受。”

当孩子在情绪激动的状态,他很容易说出一些夹带情绪的话来评价同伴,比如,“他是个坏蛋”、“我以后再也不跟他玩了”等等,但这些可能并不是事实。

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回忆事情的经过,并引导他描述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他思考下次怎么应对,比如告诉他下次被同伴冒犯时,可以直接用语言坚决表达自己的立场,大声说出自己的不满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冲突当作引导孩子成长的契机

当孩子处于弱势时,重要的不是某一次的经历或结果,而是应该把它看作是发现问题和引导孩子成长的契机。

通过这些冲突事件,让孩子慢慢学会表达,并尝试和别人谈判、协商,逐渐发展出更好的表达能力和更强的交际能力,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就像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其他问题,可以想方设法去解决一样,孩子遇到社交问题,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他的应对能力的,我们还可以在家和孩子玩各种扮演游戏,提升孩子解决各种社交问题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和孩子玩轮流当“小记者”游戏

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想说、敢说。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和孩子玩轮流当“小记者”的游戏。

家长可以根据需要,把游戏的活动和主题设计得尽可能丰富有趣一些,让孩子更喜欢玩。

比如我就经常和艾羊玩主持人采访动物学家、昆虫学家的游戏。因为她比较喜欢动物和昆虫。

这个游戏,对提升孩子即兴、流畅、连贯、有逻辑的表达相当有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和孩子玩场景模拟游戏

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相对大人之间,要相对简单。

我们生活中可以多留心,孩子们经常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的事件和场景,然后通过和孩子在家玩类似的扮演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法,训练孩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扩大社交范围,让孩子与低龄孩子玩

对于有社交弱势的孩子来说,让他跟大孩子或同龄伙伴玩,他时常处于下风,我们不妨帮他扩大社交圈,让他和比他小一些的孩子玩,这样凭借着语言和力量的优势,可以让从被碾压的社交模式中摆脱出来,尝试自己占上风的优势,让孩子知道,自己也可以比别人棒,这可以提升孩子对社交的信心和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当孩子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不提倡大人介入,以孩子自己解决为主,但必须是在以下两个原则的情况下:

*不允许伤害

在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坚持的第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允许伤害,这个伤害包括身体和心理伤害,语言攻击和肢体冲突都是不允许的,这是底线和原则,也是孩子以后自己和别人交往时的底线和原则。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孩子双方满意

我们再疼孩子,也不能保护他一辈子。孩子在冲突和矛盾中时,协商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的双方都满意。即使这个方案,在大人看来,并不是很公平,甚至很幼稚,大人也无需介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养育的过程,就是一场修行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我们要做的是,发现问题后,先学会接受,然后再陪孩子一起慢慢去克服,并获得成长。关注@艾羊育儿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