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说“草木无情”,我却固执地认为:“草木有德”。草木之德,在无欲。草木,无论在旷野,或是山崖;无论在河畔,或是在谷底;无论伴花丛或是在石边,无论有人赏或无人知,都是一副无欲悠然的神情:抬头迎日出,低头伴雨眠,舒展观彩虹,舞动情相悦;喜以“鸟兽鸣以号群兮”,乐以“草苴比而不芳”。从朝至夕,不知寂寞烦恼;一年到头,不懂纠结若失,实为真正的乐天派、天生的快乐神。任何再鲜艳的花朵,没有小草、绿叶的衬托都将失去最灵动的飘逸之美、湿润之美。小草的生命之初,给之世界呈现出嫩绿色;在生命之峰,呈示出葱绿色;在生命之末,呈映出暗绿色。甚至,只剩下一茎半叶,也照样不失其本色。
雨露在记忆之岩上轻轻掠过,面对人们茫然漠视的目光,伴随着小草、花朵,照样一如往昔地盛放,以纯粹如此的淡然感召人们那久已尘封的心。面对世界,我们何妨多一些感动、多一些感谢呢?任何生命都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规律之中。“让生命自然成长!”这是我在考察串场河小学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这是一句大白话,也是一句大实话,能够说出这句话的人,一定是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中一切生命的智者。
串场河小学位于盐城市区的串场河畔,这条河盐城人把她称作“母亲河”。正是这条母亲河,集水文化、海盐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是苏北东部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她承载着苏北千年水利水运和厚重的海盐文化的历史底蕴。清澈澄明的串场河水滋润、启迪着串小师生们,就如同大自然随意绽放的花朵,一年年送走一批批学子。他们的教育方式紧紧围绕“润”的艺术,学校“润教育”理念下课程建设的总目标就是我常听到的“让生命自然成长”,努力实现育人的五大追求——具有“上善若水”的品质、“水滴石穿”的精神、“春风化雨”的方式、“润物无声”的过程、“静水深流”的成效。以“润雅、润博、润健”为课程主干,滋润学生的心,浸润师生的情,润养成长的根。我发现这个“润”字被他们用活了,露珠、雨水滋润大地上的万物,阳光明媚的日子心情都是美好的。我在学校看到,他们“润课程”的理论支撑——自然、多元、开放。这些课程均指向儿童的自然生长。教育者眼睛里有儿童,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适合儿童自然成长的生命要素,这太不容易了!
科教兴国,中华复兴,必须从儿童教育抓起。这是几代人的心愿。两弹一星,复兴的标志,复兴的前奏。钱学森是代表,朱光亚是代表,他们代表了一代人,一代使中国真正站起来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大写的中华民族的科学家。他们最配感动中国。我知道在地球星光璀璨的星空中,有一颗朱光亚行星,虽然听不到声音,但无论是白天黑夜,都在闪闪发光。这就他们的永恒。我们要让孩子们都知道这颗行星的分量,都知道这颗行星的名字。我相信未来他(她)们当中也一定会有星星出现的。每个孩子都有数不清的梦想,正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一样,梦想是灵魂最美的声音,是精神不朽的线条,这流畅的线条不仅能构建出我们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还将会见证我们这个民族生存中最最鲜活的记忆。今天的中国梦,就是千百年来一个民族共同的憧憬、追求与实践。
我这一生虽然写过许多东西,但对教育、特别是对孩子们教育,我是第一次尝试。为什么要写串场河小学?我真的被他们新鲜的教育理念、方式、成果而感动。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在教育史上,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许多东西,比如,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要适应“自然”秩序,卢梭认为“教育必须顺应人的自然天性”,而国家督学陈尚荣的《儿童立场》,也指明了教育就是要从儿童出发,顺应儿童成长的自然节律。他们从这些众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思维积累里,总结出“润”教育的核心理念,反对静止、封闭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多元、开放以及人的主体差异性。在整个盐城大市范围内,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多年来学校坚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为基础,从水的特性中提取了“纯、灵、融、志、泽、恒”六个关键词,建设润雅、润博、润健三大领域的“润课程”。
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道。”“润雅”课程以水的至善、至柔、至纯的理念鼓励学生要有担当奉献的精神,学会自我管理。自立管理课程群,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生活各层面的管理之中,充分培养小水滴的主人翁意识。年级小小督查员负责对各班卫生、纪律的检查评比;小池塘主让观赏水景成为一种文明习惯;图书小馆长定期整理图书,向各班推荐好书;剧场小经理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文艺表演,把节目送到班级⋯⋯学校组建小水滴研学社,促进学生美好品格的塑造。如小水滴滴眼里的“润文化”系列研学,不同年级的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润文化”的理解,图画、诗文、书法、摄影、研究报告……一系列研究和展示,让“润文化”在小水滴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灵——水的灵动赋予其无限的可能,也成就了“润雅课程”的多姿多彩。印象串场河课程群把串场河的历史和风貌融入摄影、绘画、剪纸、书法等作品中。小水滴艺术团包括书法、粉印版画、黑白装饰画、儿童画、彩泥雕塑、竖笛、舞蹈、手工等课程,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遇见更美好的自己,心灵在艺术的天地放飞,灵感在审美表达中迸发,培养多才多艺的小水滴。“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他们从“融”和“志”两个方面,让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敢于探索和创新。
融——“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水能包容万物,亦如“润博课程”的范围宏广。为了实现“为未来培养技能”的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小水滴科探营”通过科技制作、科学实验、人工智能编程等科创类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沟通表达、自我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更乐于学习,善于创造。
志——“积水成渊,风雨兴焉。”他们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基础学科课程相结合,建立学科拓展课程群,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做慧学向上的小水滴 。“小水滴大阅吧”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如名著阅读、绘本阅读、剧本表演、古诗词考级等活动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数学学科坚持教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展创意数学、实验数学活动,突出数学的实用价值,提升课程的趣味性;英语课程重视口语教学,通过开展说唱比赛和情景剧表演,营造英语口语表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艺术、体育等其他学科,注重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倡艺术滋润生命与文化塑造人格,培养孩子的多元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泽——“君子如玉,温润而泽。”学校基于“课程赋能,五育并举”的原则,在抓实抓好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建设生活技能课程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特别是劳动习惯的养成。学校通过开设小水滴润心讲坛,让学生浸入心理健康辅导,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阳光自信的心理调适能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恒——“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他们把传统体育课程群,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同时,实现体育与艺术、趣味与竞技的完美统一。小水滴活力俱乐部,以“体教融合”为平台,引入体能和少儿网球、棒球、羽毛球等专业教练,建立市级训练基地,常态开课,全员参与,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意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和该校分管领导的交谈中,慢慢搞明白了他们的“润课程”,就是既有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又有对地方文化的深度汲取,是有“根”的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浸润化、校级课程项目化、年级课程自选化、班本课程开放化”为主线,“润雅”“润博”“润健”三大系列,涵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全内容,是有“序”的课程体系;向下扎根,向上伸展,向内“润心”,“润课程”是富有生命力的有“心”课程。
我读串场河小学的这一套暖心的润课程设计,就想到了王国维先生当年所讲的那个“境界”。那什么才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人间境界呢?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笼统一点地说,这两句话几乎构成了数千年来华夏民族生活的主要内容。前一句讲的是眼前,后一句讲的是远方。若是对照刚才那两句的第一句来看,我们大概能够在脑海中幻想出一幅热热闹闹的世俗图景:或是百子献寿、或是富贵团圆、或是母慈子孝。总之,大抵是桃花坞或者杨柳青所描绘的市井情形,让人感到几分真心的亲热。若是对照着那第二句,那恐怕就得是倪云林或者黄公望笔下的中国山水,清冽脱俗,一骑绝尘。这两幅图景,大俗大雅,互为映照。一静一动,人间天上。世俗的热闹我们大家都是喜欢的,但是那诗意的仙境则代表了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中时断时续却也源远流长的文脉和诗心。
其实,串场河小学的所有润课程安排,绝对不仅仅是“润”文化几个词所能包容的,这颗诗心、那段文脉,如同一眼不显山水的泉涌,慢慢地把孩子们的心灵空间填满。就如同领略中国的艺术最重要的是要能融入艺术品中所展现的那份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假如没有一颗充满了真意、真情和真美的诗心,是绝对编不出那么多润透心灵的浓浓滋味。天是诗性,人是工具性。万物皆有灵!小草、花丛、阳光、雨露,滋润着我们这个多彩的世界。
汉字是一,不是二。汉字是工具性和诗性的一,天人合一也可以用于汉字。创造汉字的人不是商人、不是科学家,而是一位神。“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黄氏逸书考》)仓颉是一位神灵。我曾在陕西省白水县的仓颉庙考察过,听陪同的地方文化工作者介绍,就是现在每年的谷雨时节都要举办七至十天的庙会。白水县洛河以北的百十个村子,成立有专门的庙会组织,称为十大社。县里领导也非常支持他们,这是一场盛大的民间活动。记得那次因车辆出了一些小故障,县委领导给当地乡镇领导打电话,热情洋溢地接待了我。夜间无眠,我立在漆黑的旷野,清冷而神秘。星斗喧闹在童年熟悉的天宇,虫声唧唧,路旁幽香的草丛,轻风弄影,暗露沾衣。就这样与夜空、山川作一番即兴交流,纵然散漫肤浅,也是红尘中难以一遇的灵境。
这次再来盐城,并没有忘记要为这坐落在串场河畔的小学讲点儿什么,故就有了上面一些文字。记得去年在大丰区白驹镇写施耐庵与白驹的文章时,在友人的陪伴下,我曾沿着河岸走了很长一段路,从那之后我就深深地爱上了你。你虽无深邃幽秘可言,却并不浅薄浮泛。在岁月的长河里,你朴实无华,坦坦荡荡;你胸怀晶莹剔透,身段依依娜娜,禀性不卑不亢,文静飘逸。你没有哀叹于自身的单薄与孱弱、环境的险恶与贫瘠、命运的蹇舛与吝啬。你用与生俱蓄的勇气,搏击抗争,愈困愈奋。记得在冷月若即若离的垂怜下,在夕阳无限感慨的挽留中,在路人冷眼旁观的“礼遇”中,我分明看到你激昂亢奋,生机勃勃;偕林鸟以欢唱,击河岸而共鸣。芦苇丛中深藏着你千年余香,慈爱与刚毅伴随着记忆,成了两岸人家梦中的故乡。人们吸吮着你的琼浆玉液,那是母亲丰盈的乳汁。点缀在你身边的那些如珍珠翡翠般的荷塘水面,虾美鱼肥;那盘根错节的灌溉网络,哺育得两岸禾绿椒红,也许你并不看重你所赋予人们的慷慨馈赠,然而,你的儿女们,却世世代代也不会忘记你的昭昭惠泽。也许,你的故事隽永而缠绵,而我仅仅觉得,我应该为串场河畔这座小学里的所有孩子、所有教师、园丁们献上一束我最鲜艳的花朵,你们生活在鲜花丛中,自己不仅是育花、护花的使者,你们是小草、绿叶,孩子们在这块欢乐的土地上,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丹青,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专栏作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