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民族文化交融的认识与思考

——水利学院民族文化 交融互助 宣讲团

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了了解人们对于民族文化交融的认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民族文化,交融互助”实践队于2022年6月23日到郑州如意湖进行调研宣讲。

上午九点钟,实践队员们到达如意湖广场开始调研。调研人员为大家分发宣传页、讲解有关民族文化交融的意义与重要性,并引导大家扫码参与问卷调查。调研过程中,宣讲人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有些少数民族为什么划分自主辖区,到如今的56个民族一家亲,民族交融所带来的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详尽的了解和认识。使得大家对于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宣讲阶段结束后,队员们便开始询问大家对于民族文化交融的思考。其中有一位郑州大学的学生表示民族文化交融基于中国历史事实和发展逻辑得出的重要观点,是做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科学指南,各民族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经济生活。中国这一相对完整的经济体系和巨大市场,为地区间、民族间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大一统国家的体制和治理结构为各地区、各民族结成事实上的共同体提供了制度基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成为中华民族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坚实保障。总的来说,民族文化交融是展现大国风采,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决议。我们要通过强化共同使命和担当,提升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能力,把中华民族建设成为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共同体。

调研结束,实践队员们感受颇深,在新时代里,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巩固我国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大举措,我们应该牢记使命,促进民族团结,共创美好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路人普及南水北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