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有力抓手,也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要充分认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以产业链重组再造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社会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融合、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广东城乡二元化情况分析

“城乡二元化”是长期困扰我国全面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重大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城乡之间生产、生活关系欠佳,在空间、形象、功能、产业等核心层面缺乏合理有效协作,集中表现为在空间、形象、功能、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城乡规划、开发和运营过程中将乡村视为城市的附属品,令城乡发展能力始终不对等。

城市的无序蔓延不断挤压和割裂乡村,造成乡村空间的碎片化。特别是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原本的农业生产空间成为工业园区之间的条地和斑块,或者通过农业产业化项目,成为失去原乡空间意象的工厂化农田。这导致乡村地区无论在原真自然文化保护方面还是传统生产、生活维系方面都难以为继,无力与城市地区展开平等且有效竞争。

二、推动城乡融合的措施——以广东清远为例

(一)以激活土地生产要素为核心,探索推进农村改革

清远市推动土地改革,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改革试点,统称为“三块地”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中难点。清远市把“三块地”改革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工作突破口,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加快盘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资源,让资源变资产。以激活土地生产要素为核心,探索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不仅建立了农村耕地整合整治和流转机制,探索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通过出租、入股、转让、互换等形式共流转农村承包地,不断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有力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二)破除农民进城、人才入乡障碍

在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清远注重建立人才入乡机制,实施农业专家下基层行动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和“青春建功”行动,鼓励高等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从事支农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和专业人才等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探索符合条件的返乡就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吸纳人才加入。

(三)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

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清城区着力建设源潭镇新马乡村振兴样板区;清新区清西四镇先行区以太平镇为支点建设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佛冈县汤塘片区以广佛(佛冈)产业园的建设带动周边乡村开发改造;连樟样板区依托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浈阳峡文旅小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广清之间,一边是地处珠三角、产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中心城市,一边是地处粤北、发展潜力尚待进一步激发的经济后发地区,可谓是广东城乡区域不均衡格局的缩影。以探索城乡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广清一体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三、相关建议

(一)深入开展“入珠融湾”探索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要立足区位优势,探索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规律,以一体化为抓手,扎实推进交通设施、产业、营商环境“三个一体化”,着力建设具有主题公园特色的国际化旅游城市,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要素有序流动,打造环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营造良好环境。

(二)深入开展农村改革探索

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以土地、涉农资金、涉农服务平台“三个整合”,激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要素和市场。

(三)深入开展绿色发展探索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实践中,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针对片区不同功能定位,制定差异化考核标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全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筑牢生态屏障。

总结

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以明晰产权为发展核心,以统筹市场为发展重点、以完善制度为发展方向、以尊重农民为发展底线,“融合”两个字才会被真正激活生命力。充分发挥广州“辐射源”引领带动作业和各地“潜力地”的支撑联动作用,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质升级、深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广东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