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玉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非常知名的“和田玉”,那么和田玉最早流入到中原是什么时间呢?而那著名的“玉石之路”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如果想简明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与一个人分不开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的老祖宗——黄帝。在战国后期阶段,有一本名叫《越绝书》的著作,在这本著作当中有一篇叫“论剑篇”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呢是风夫子正在跟楚王阐述兵器的发展史,而在风夫子的介绍过程当中,有一个事儿比较值得关注,那就是在铜兵器向铁兵器的过渡过程里,有一个玉兵器时代出现了,而把玉兵器时代带到中原里来的恰恰是黄帝。黄帝早期时候是在昆仑山居住生活的,他对于昆仑山的美玉极为熟悉,所以利用它的优势,制作了极其大量的当时能够用得上的工具和兵器,我们叫做“玉兵”和“玉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帝在昆仑山长时间的居住以后,源自一些环境变化的影响,迫不得已地开始慢慢带着这些玉兵、玉神以及所有的族人,由西向东的往中原方向迁徙。当时在这个过程里,黄帝不只是传播了他的游牧文化,同时还把玉石文化传播开来。而最后迁徙到了哪里呢?那就是大家极其熟悉的“中原逐鹿”,到了这里以后,就与早期便生活在这里的炎帝部落,以及一直将游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蚩尤部落交汇在一起了,在这里三个部落进行交融、碰撞。非常有趣的是,这三个部落全都能够产出玉石,又全具有玉石文化,并且全部具备玉兵玉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甚至脑海里能出现那个画面,在五千多年以前,聚集在一起的三个部落的首领,搞出一个斗玉大会的场景,黄帝带着昆仑山的美玉pk,以昆仑山美玉的美艳程度,所产出的和田玉完全能够让另外两个部落甘拜下风、心服口服的!“以玉为兵、以玉为神”是黄帝所倡导的文化体系,在当时的生活状态当中这种文化逐渐地形成,而为了传播这个概念,那就需要大量的和田玉了,哪里能够提供那么大量的和田玉呢?那便是需要从昆仑山大量地将玉石运输到中原,从而来促进玉石文化的发展,而“玉石之路”就此便形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历史太过久远,所以玉石之路的路线没有非常具体的划分,但是由专家们的探究而发现,由昆仑山的北路出发,一直到中原逐鹿的位置,便是最早的玉石之路。在这个时候也冒出了一个问题,有历史记载的和田玉是什么时候开始流入到中原的呢?因为有所记载,所以这个时间段是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到五千年以前的。大家都知道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所以便能算出和田玉流入到中原最起码有五千年的时间!而从此以后,属于中国的玉文化也开始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中国的玉文化是极其令人感叹的,在以石器为主要的生产工具的基础上,人们慢慢地发现这种玉石的品质和价值,它跟平时遇到的普通石头不一样,玉石更精致也更漂亮,所以之后人们就将玉石赋予了一种人格化的含义。最有名的是《诗经》里的一句诗:“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很多人也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冰清如玉、玉洁冰清,一个有玉一般德行的人,所谓“玉一般德行”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而在玉石文化当中分为五大类别:珪、璧、瑗、玦、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访某国家时,使者就要拿着珪,这是经过授权的,珪可以说是一种凭证。玉珪是有着长方形的外形的,上面尖下面方,素面较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访一些贤能之士,使者需要拿着的是璧。玉璧当中还划分为大谷璧、大璧以及蒲璧。它的表面上没有较多的修饰,素雅是比较大的特点,器形也比较简单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召见大臣的时候就得拿着瑗了。我们在古装剧里会经常看见这种瑗的形状,它就是大圆形的,在其中间的位置有个洞,扁圆环形是它的特征。它的保养尤为重要,忌讳极其地多,不能有污渍、还怕火、怕冰、也怕姜水、切记不能发生碰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要处置哪一位大臣,和谁要断绝君臣关系,就要拿着玦。在形状上它就能说明这个特质,玦是一个有着缺口的圆,不完整的圆形。而历史上大家比较熟悉的范增,每天佩戴的就是玦,但他不是每天都为了赴鸿门宴才佩戴的,而是平时的时候每天都会佩戴,其目的就是用玉玦来时刻给自己敲警钟,提醒自己要敢于决断,要多谋,更要善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谁要恢复关系,那就拿上环。对方一看你拿着的东西,就明白你的意思了,有一种仪式感。古人也是非常可爱,他们会用一些不同的玉器来表达不一样的含义,也是想随时能够提醒自己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以见得,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处于文化主导地位的一直都是“玉器”,玉器的身上承载着这些先人们的无限智慧以及文化遗产,而我们后人在了解这些玉石文化的同时,更要守护这一项宝贵的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