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役、民兵都是国防后备力量,二者有何区别?存在四大不同

笔者留意到,日常生活中总有人把预备役、民兵混为一谈,认为二者是一回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也很好理解:“民兵预备役”的专用称谓久已有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兵

预备役、民兵都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笔者结合相关军史,为大家介绍一下二者之间的区别。在此之前,笔者简要说一下预备役、民兵的基本情况。

但凡是军事大国,无不重视预备役部队的建设,我军也不例外。1955年,《兵役法》颁布实施,预备役制度得以建立。同年,依据国防部《关于组织预备役师的命令》,北京、沈阳、南京、广州、成都、武汉、昆明、兰州等大军区先后组建预备役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备役部队应急分队演训

1958年3月,各大军区预备役师机构奉命集体转业,预备役师宣告取消。1983年3月25日,锦州预备役步兵师正式组建,此为我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预备役师。此后多年,预备役部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020年7月,预备役部队正式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

民兵的历史更为悠久,这是打赢人民战争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快速补充兵员、多方位提供支援、防止敌后渗透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对越反击战时期,我军除了9个军及其配属部队之外,还有一支特殊的后备力量——多达44万人的支前民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越反击战期间的支前民兵

支前民兵群体中,也涌现出了不少英雄模范。譬如,云南省金平县金平橡胶厂82迫击炮连9班副班长兼瞄准手段国兰,因作战勇敢、表现突出而荣立一等战功,并被昆明军区授予“女民兵神炮手”荣誉称号。由此可见,民兵的战斗力也是很强悍的。

在笔者看来,预备役、民兵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一、体制编制;

预备役部队最大的编制是“师”,而民兵最大的编制是“团”,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虽说民兵的现行编制最大是团,可我国历史上却曾出现过“民兵师”。建国后,我国大力发展民兵。至1958年,建成了5175个民兵师、44205个民兵团,民兵规模达2.2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预备役师演训

此外,预备役部队授有军旗、番号、代号,“平战结合”为其形式的显著特点,这也是不同于现役部队也不同于民兵的关键所在。有鉴于此,预备役部队成为了战争初期、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应付突发事件的首批动员对象。

二、武器装备;

由于民兵、预备役之间的体制编制、来源构成不同,武器装备也会有所区别。民兵的武器装备以轻武器居多,而预备役部队不乏重武器。预备役军兵种齐全,可使用部分现役武器装备,甚至于可以与现役部队同演同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备役部分装备

这并非什么新鲜事,而是我军的一大优良传统。早在大军区时代,原沈阳军区举行了一次吉林省军区预备役第×师坦克团与第39集团军某旅的技能大比武。此次比武,预备役坦克团在炮弹装填比武环节以两发的优势胜出,这说明预备役部队的训练水平还是很高的。

三、来源构成;

预备役的来源以复(员)退(伍)军人为主要成分,由预备役军官和士兵组成,并编有少数现役军人,无论是军事素质还是专业能力都是在线的。比如,《我是特种兵之子弹上膛》中,小庄离开“狼牙”特种大队多年,后被授予预备役少校军衔,成为“孤狼”突击队的编外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兵演训

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多设于乡镇、企业事业单位,突出一个“民”字,主要由基层组装部门负责管理,相对来说比较松散。需要指出的是,预备役、民兵同属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民兵预备役局管理,二者在隶属关系上是一致的

四、军衔设置;

1988年9月,我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尤为预备役部队建设,特意设置了预备役军衔。预备役军衔样式历经演变,发展成了07式预备役军衔,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备役军衔

大家可能好奇,预备役军衔体系中是有预备役少将的,为何上图不予展现?预备役少将军衔确实是有,可基本上没见过有人佩戴,反倒是佩戴预备役大校的预备役军官居多。

民兵则未设军衔,但是有统一制式军服,且突出民兵属性。最常见的民兵肩章样式是“两道杠+MB字样”,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兵臂章、肩章、胸标

民兵怎样才能拥有军衔?只有一条途径,就是编入预备役后才能佩戴军衔。尽管民兵不佩戴军衔,可身穿军装、保家卫国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是至高无上的。

综上所述,预备役、民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还真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随着我军机械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预备役、民兵的武器装备水平也会有所提升,成为新时期的国防后备劲旅。

参考资料:

[1]《你了解我军预备役部队吗》(徐平·解放军报);

[2]《深刻认识民兵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强大的国防提供重要支撑》(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