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民航局《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AC-91-FS-2015-31),无人机云系统(简称无人机云)是指轻小型民用无人机运行动态数据库系统,用于向无人机用户提供航行服务、气象服务等,对民用无人机运行数据(包括运营信息、位置、高度和速度等)进行实时监测。接入系统的无人机应即时上传飞行数据,无人机云系统对侵入电子围栏的无人机具有报警功能。「低空行研」获悉,目前经民航局批准且还未到期的无人机云系统共有9家,分别是U-Cloud、U-Care、极飞云(农业植保专用)、拓攻云、中科天网、中航空管云、国网通航云、全飞云、亿航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机云简介

【U-Cloud】2016年3月,U-Cloud获民航局批准实施运行,该系统是民航局批准通过的首家无人机云系统,主要针对7-150公斤、飞行高度150米以下运行与作业的无人机。同时,在人口密集、重点地域(北京、上海等)飞行的无人机,7公斤以下的无人机也会被纳入监管范围。

【U-Care】2016年4月,U-Care系统获民航局批准实施运行。该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基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标准的无人机监管系统,实现了无人机飞行动态及其操纵者位置的实时显示解析。2016年7月,空域管理部门使用该系统参与保障了2016年中韩海上溢油联合演习,这是我国无人机监管云系统的首次正式应用。

【极飞云(农业植保专用)】2018年9月,极飞云正式接入民航局无人机云系统,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的农业植保专用云服务系统。同时,极飞科技也成为全国第九家经民航局批准的云服务提供商。该系统能够满足客户在使用极飞无人机进行喷洒作业时,实时掌握作业信息,保证作业安全可溯。

【拓攻云】2019年2月,拓攻云系统获民航局批准实施运行。该系统可以对无人机运营人、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作业空域申请进行管理,对无人机侵犯禁飞的行为进行监视和报警,同时可以向无人机用户提供气象服务,向相关部门和其他无人机云提供商共享数据。目前,在该运营平台上共有飞控20000+套、整机10000+架、单月起降10万+架次,累计飞行时长10万+小时180万+架次。

【中科天网】2019年4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头研制的“中科天网”无人机综合管理云系统获民航局批准实施运行。该系统主要包括天网监控分系统、全息地图分系统、驾驶员培训分系统、遥感应用分系统和飞行审批分系统、天路设计分系统等六大分系统。

【中航空管云】2021年4月,中航空管云系统获民航局批准正式运营,运营主体为中航空管系统装备有限公司。该公司为航空工业集团下属平台企业,主要开展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架构及流量管理、空中交通管制等技术的前沿探索、研究。

【国网通航云】2021年4月,国网通航云获民航局批准正式运营,运营主体为国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今年7月改名为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此次改名是该公司顺应航空航天技术融合发展新趋势,打造国网航空航天技术应用服务专业平台,更好地服务公司“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全飞云】2021年4月,全飞云无人机监管系统获民航局批准运行,该系统可对入云的植保无人机实时上传飞行动态信息以及查询飞行记录。满足植保无人机驾驶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要求。

亿航云】2021年6月,亿航无人机云系统获民航局批准实施试运行,有效期两年。

本平台致力于低空经济信息分享交流。编辑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低空行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