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就和保险“自杀保单”一样,本来这个瓜可以消化在金融圈,但如今信息传播速度是在太快了,一传十,十传百,彻底出圈了。
事实上金融圈子内玩个股期权的人很多,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十年前,基金经理建老鼠仓,是让自己的亲朋好友买入某只小股票,然后经理用基民的钱来抬拉这个小股票以获利。
现如今基金经理早就不这样玩了,改成把自己的钱交给一个私募代为打理,私募跑到券商那里买场外个股期权,买看涨,基金经理就用基民的钱买入;买看跌,基金经理就各种手段猛砸个股。
一、公募基金行业有史以来最大丑闻
昨天财经圈又有大瓜,一个名为“退堂鼓表演艺术专业二级”的微博用户连续发了两条有关基金经理被查的消息,瞬间将“基金经理”顶上热搜;而其中提及是因为参与“场外期权”的缘故。
随后不少媒体都开始公开报道了,称这是公募基金行业有史以来最大丑闻。
针对网传的有基金经理参与场外期权而被查消息,今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均表示“造谣一张嘴,全靠跑断腿”、“造谣成本太低了”、“没有这个事情,纯属传闻”。
二、什么是场外期权?
这里给大家科普下场外期权,所谓场外期权是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场所进行的非标准化的金融期权合约的交易。
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Fisc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发表《期权定价与公司负债》一文,提出了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也就是B-S模型,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Myron Scholes因此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期权总共两个交易对手——买方和卖方,总共两个方向——看多和看空,于是,期权的收益结构图就有四种情况:
简单讲:如果看多一个股票,可以买入该股票的看涨期权,或者卖出看跌期权;看空就反过来,可以买入该股的看跌期权,或者卖出看涨期权。
一般而言,场内期权的三个要点,交易所设计、集中交易、标准化。所以场外期权自然就是“专门定制”、不集中交易、非标准化。
其实传闻中所说的“赚钱路径”是有门槛的,因为目前不能以自然人的身份参与场外期权,而机构投资者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近一年末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2、具有3年以上金融相关投资经验;3、近一年末金融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
这也是上面传言想在场外期权获利需要绕道私募基金的原因。
期权属于衍生品交易,是自带杠杆的。如下图所示,买入看涨期权,理论上最多只会亏损一个权利金,但潜在收益无穷大。
这里就以10倍杠杆举例:如果现在有一只个股股价1元,买入1万元,股价涨到2元那么股票总市值涨到2万元,收益为1万元。
在个股场外期权上,1万元可以撬动10万元的本金,股价涨到2元总市值就变成了20万元,扣除本金的1万元,收益为19万元。
如果股价再翻一倍涨到4元,甚至更高,收益会更恐怖,比如下面这个私募产品的收益,大概率是通过个股场外期权取得的。
一般而言,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一个差别就是,公募是不能做期权交易的,即便是私募做期权,也是做场内期权。
所谓场内,就是在沪深交易所交易,交易全过程都在监管的眼皮子底下,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多,相对还规范些。
但场外期权,就不通过交易所来交易了,而是通过非集中化的柜台来做交易,合规监管上就有风险。
另外,场外期权合约也不是标准化的,买卖方自行设计,可以玩的花招很多,风险就更大。基金经理利用职务便利做场外期权老鼠仓,就是妥妥的违法违规。
三、如何看待基金经理参与场外期权这件事情?
其实这个就和保险“自杀保单”一样,本来这个瓜可以消化在金融圈,但如今信息传播速度是在太快了,一传十,十传百,彻底出圈了。
事实上金融圈子内玩个股期权的人很多,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十年前,基金经理建老鼠仓,是让自己的亲朋好友买入某只小股票,然后经理用基民的钱来抬拉这个小股票以获利。
现如今基金经理早就不这样玩了,改成把自己的钱交给一个私募代为打理,私募跑到券商那里买场外个股期权,买看涨,基金经理就用基民的钱买入;买看跌,基金经理就各种手段猛砸个股。
针对网传的有基金经理参与场外期权而被查消息,今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均表示“造谣一张嘴,全靠跑断腿”、“造谣成本太低了”、“没有这个事情,纯属传闻”。
但是最近好多家基金公司,也密集更换了一批基金经理,大面积的基金更换基金经理,后面的确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换仓行为,这在过去也是罕见的,而且这个时间点也挺蹊跷的。
这件事情应该还有后续,要参与绝对是窝案,作为基民付了管理费的受托人,不想着怎么给基民赚钱,一心只想着怎么偷偷摸摸中饱私囊,真的无耻。
这事儿对公募行业的影响太负面了,要想彻底杜绝这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监管,然后重罚,大家耐心等后面的官方消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