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新动力》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和华谊兄弟研究院共同撰写,是“中国实景娱乐发展调研报告”系列的第二期。报告结合影视文化不同维度的赋能方式,深入阐述了影视文化在城市转型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值得参考借鉴之处,旨在为推动中国实景娱乐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升级发展做出贡献。
为方便读者朋友们快速了解报告核心内容,我们将报告精选进行连载刊发,欢迎关注取阅。本期文章,我们将探讨影视IP作品“植入”式赋能城市发展。
城市是电影艺术取之不竭的文化源泉,通过影像可以记录下城市的生活变迁,同时,电影中的城市描绘也影响和塑造着现实中城市的文化空间和社会关系。通过这种“记录”和“影响”,电影和城市建构起一种复杂而多元的关系。
这种关系首先在影片中得到反映: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拍摄并放映的《火车到站》《工厂大门》,电影便以城市为再现对象,和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瑞典人朱利叶斯·贾因尊访问纽约拍下冒险片《纽约1911》。20年代,欧洲先锋派更是创作了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城市交响曲,用摄像机记录城市里发生的故事。德国先锋派导演罗伯特·鲁特曼拍摄了《柏林—一个大都市的交响乐》,城市不再是戏剧性事件的背景,而第一次成为了影片的主体,城市似乎有了呼吸和心跳,变得生动起来;维尔托夫在“摄影眼睛”的美学理念下拍摄的《持摄影机的人》,以影像再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城市的一天。
正如波德莱尔所言,“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尔,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城市作为现代性的产物,具有碎片化的本质,影视这种表现视觉碎片的艺术恰如其分的呈现出了城市生活。
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城市因插上影视艺术的翅膀而闻名天下的有不少。如《卡萨布兰卡》(1942年)、罗马假日(1953年)的罗马、《音乐之声》(1965年)的萨尔斯堡等等。影视艺术,雕刻了城市的时光,它的传播让城市的美好影像永驻人们的记忆之中。
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软实力
影视IP作品与城市形象。在影视作品的故事创作中,故事情境的设定是重要环节。在故事情境的设定中,故事发生地点也是重要背景。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故事发生地点的选择与其故事所展现出的情节和意涵需要有一致性,以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吸引力。特定的故事背景与特定的故事相辅相成。例如,《爱在哈佛》所讲述的故事与描写的人物因“哈佛”标签而更有令人信服;《人在囧途之泰囧》将喜剧放置在泰国的背景之下,影片中呈现的泰国风情与喜剧元素相结合,更加凸显了情节的可看性和戏剧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影视作品选择的故事发生地点对其也具有推广效应。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学者Joseph Nye提出了“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概念,即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包括文化吸引力以及政治价值观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国家形象取决于国家的整体实力,但不完全等同于该国家的真实写照,在某种层面上,国家形象是可以通过大众媒介进行塑造和包装的,良好的国家形象是稳定本国社会、提升文化自信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对于城市而言也是如此。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同时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也有正向提升作用。Hyounggon Kim和Sarah L. Richardson认为,在影视作品中了解到目的地的人们相比未看过相关作品的人们来说,对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更为友好。因此,影视作品是建构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力量。
影视IP作品与城市文化符号体系。从精神层面来看,影视作品能够呈现城市的精神气质;从建构论的角度来看,影视作品能够建构城市文旅吸引物。比如《天龙八部》和《心花路放》等在内的影视作品将大理的治愈能力和浪漫氛围延绵不断地传递给观众,以此巩固了大理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在此城市气质之下,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和地理场景能够凝练与城市相关的符号体系,将抽象的城市气质具象化在具体的城市地理符号中。
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日常生活和城市景观已有深度整合。一方面,城市是日常生活的空间载体;另一方面,城市是文化体验的景观对象。在此背景之下,作为日常生活的隐喻的美食也被在视觉传播中成为主体,进而成为文旅符号。可见,一旦形成了城市文化符号体系,城市文旅、城市消费都是直接的受益者,同时也会逐渐传递到城市其它产业。
传播城市文化,促进经济效益增长
从城市文旅发展的角度来看,在长期反复的视听传播中,影视作品所携带的相关城市信息积累了各类受众的注意力和记忆,带来了丰厚的经济价值。据新西兰政府的统计,“18%的游客表示选择来新西兰是受到电影《魔戒》的影响。2014年至今,电影产业为新西兰创造了2.47万个岗位,带动1.4万人次就业,每年给新西兰带来33亿新西兰元收入。”
跟着电影去旅游,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旅行方式,满足了旅游者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型的旅游需求。当然,电影对城市的促进不仅仅表现在旅游经济方面。由此带动的整个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无形资产的积累,是无法用冰冷的数据来统计的。
根据本报告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和国内外城市与影视IP发展的案例研究,可以从城市产业发展的角度,将影视IP作品赋能城市发展总结为以下几点:
影视IP作品提炼和丰富了城市符号体系,建立了城市文化IP
影视IP作品所体现出的城市格调、城市生活场景和故事的世界观是融为一体的,其实就是将城市原来抽象的历史文化沉淀符号,用观众可以理解、感受的影像形式表现出来,由此也使得观众与城市之间产生了认同,对城市的文化IP形象有了认知。一旦这一认知广泛形成,城市便可以借助这一认知,将城市的各类宣传推广与之匹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影视IP作品为城市带来了流量,拉动了城市文旅消费和经济发展
高关注度的影视作品直接为作品中城市或者景点带来了流量,特别是通过内容粉丝的再创作,将内容中的流量点分解、从不同角度解读,并进一步通过社交媒体和私域流量传播,达到短时间的强曝光,激发了消费者的兴趣。如果周边文旅服务和商业能顺势而为,更主动地与影视IP作品相结合,会形成更大的流量势能,产生更直接的经济价值。
研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分为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研究方法为深度访谈法、问卷调研法和观察法。
转载须知
本文系华谊兄弟研究院出品。转载须在文首署名华谊兄弟研究院(微信公众号:HBresearch)。如有侵权,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采取相应行动的权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