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个互联网行业都不太平,线上生鲜行业陆续暴雷,互联网大厂京东、腾讯、阿里等都在裁员……

8月7日腾讯发布消息,正式发布腾讯看点APP下线公告,2022年8月15日23时59分,看点App服务器将关闭并正式停止运营,届时将无法登录看点Ap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腾讯官方发布的消息来看,看点用户可以通过手机QQ的小世界功能继续享受相关服务,其中包括:

1、在看点App的账号头像、昵称、简介、发表过的内容等都不会受到影响,可在小世界的个人主页中查看。

2、在看点App的点赞、收藏、关注、浏览记录、评论等可在小世界的个人主页中查看。

3、看点App账号里剩余的硬币已按1:10比例自动兑换为小世界的火箭,可继续给喜爱的作品赠送火箭表示支持。

2.8亿月活用户产品被下架

据了解,腾讯看点快报原为天天快报,于2015年6月上线,至今已有7年时间,是腾讯推出的第一个以用户个人信息,人工智能推荐个性化资讯的新闻阅读产品,功能类似今日头条。

2016年初,天天快报日活量就达到了8700万,超过一点资讯、搜狐新闻等,在当时仅次于腾讯新闻、今日头条。不过快报App已于2022年7月18日正式停止运营。

看点快报从2015年上线至今,已经有7年时间,高峰时期积累了2.8亿的月活用户。

天天快报当初是作为腾讯阻击今日头条的产品而出现的,根据媒体的报道数据来看,这款产品在刚推出时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目前图文内容平台的运营情况来看,腾讯已经有了腾讯新闻,而天天快报只是在2016年达到高光时刻,之后就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过程中,所以腾讯此次关停,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降本增效。

如今的内容平台,已经由百度和字节跳动的今日头条独占鳌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腾讯调整策略确实是明智之举,毕竟在2022年,只有集中优势火力才能打赢胜仗,广撒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就拿APP工厂字节跳动来说,2019年-2021年,共计产出了几十个APP,最终因为市场原因,目前仅剩下今日头条、抖音、剪映等几个内部大型APP为人所知。

重新回到腾讯,虽然看点快报已经下架,但产品沉淀下来的资产依然会继续发挥作用,比如内容生产,算法技术、人才团队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各大互联网大厂的经验来看,虽然在运营的过程中确实出现过一些APP下架或者调整,但是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团队依然会积累更多经验,优胜劣汰的状况也是互联网大厂最明显的状态之一。

在大厂关停部分业务后,优秀且积累了一定经验的人会转到其他岗位,负责其他项目,而能力欠缺的人则提前“毕业”,早早地推出互联网大厂。

从QQ邮箱团队衍生出来的微信团队,从阿里来往APP团队衍生出来的钉钉团队,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其实天天快报的关停,是腾讯发展的趋势。因为在腾讯内部,做资讯信息流的产品非常多,而且效果都比天天快报要好得多。比如腾讯新闻,微信看一看,无论从流量还是广告收益来看,天天快报都是最需要关停的一款。

在产品更新迭代的今天,任何事物只要稍微停顿一下,就会被其他产品快速赶超。

二十年前,门户网站兴起时,搜狐、网易、新浪赶上了时代的潮流,迎来高光时刻。

十年前,门户网站逐渐走下坡路,地位也逐渐被以算法推荐为主的信息流产品所替代,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今日头条。

十年后的今天,以信息流为主的图文内容也正在发生变化,今日头条也正在被短视频所取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字节跳动的“大哥”今日头条,因为短视频与直播时代的到来,抖音已经超越今日头条,成为字节跳动的“宠儿”。

视频号不想成为抖音

产品的更迭,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视频化发展的趋势。视频在内容形态的展现中更偏向娱乐化和碎片化,而且在场景商业化的过程中,效果也比图文要强得多。

所以,目前在内容上面,腾讯已经把QQ看点更新为小世界,微信上也在重点运营微信视频号。不过从多家媒体的消息中不难看出,视频号的路线和模式,都和抖音有很大的区别,微信视频号并不想成为抖音。

从媒体的分析来看,目前越来越多的机构正在把视频号当成自己的展示窗口,类似乎机构官网。如果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腾讯视频号将会成为新一代服务企业的官方营销工具,类似于现在的企业微信,但它又区别于企业微信。

此外,微信的用户比抖音多,而且微信还是一个社交实用工具,视频号作为微信的衍生品,目前很多人发布的朋友圈视频已经自动同步到视频号,所以视频号的将来或许会成为一个短内容分享工具,更多的是大众娱乐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当然是直播,当前直播已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微信作为一个纯天然的社交软件,其传播能力将会为视频号带来极大的发展优势,而这种优势是抖音所不具备的。

虽然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在产品的形态上看大同小异,但是从战略层面来看,这两款产品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似乎大不相同。

随着一些老产品陆续离开我们的视野,随着每次换手机时我们已经不再装回一些曾经常用的 App,这也说明一个时代正在过去。

技术升级、产品迭代、代际变化,不确定性始终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