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在山体隧洞中“摸黑前行”的隧道掘进机,是否期待在行进中,能够拥有一双探明前方不良地质的“眼睛”,快速判断前方的不可预知,踏实安全地破岩掘进?如此重要的“双眼”,济南为其作出了贡献。
这项由山东大学自主研发的“隧道掘进机破岩震源三维地震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在日前揭晓的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荣获“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奖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荣誉,极具代表力、公信度和社会价值影响力。“金奖”更是国家层面对专利技术水平和创新高度的至高认可。
济南的“高光”不止于此,近3年来连续3项中国专利金奖花落济南,金奖数居全省首位。这份百舸争流的“高含金量”榜单缘何如此青睐济南?不论是技术攻关的科研院所,转型升级的企业阵营,还是集知识产权培育、运用、服务、保护于一体的济南市场监管部门,他们视野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让济南知识产权拥有“走在前”的坚实底气和硬核实力。
“我们如同为隧道掘进机安装上‘眼睛’,实现隧道前方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的动态成像,让掘进机可以‘边掘边探’。”对于金奖项目,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教授刘斌如此解读。
殊不知,这背后是近十年的技术沉淀。“如果掘进前方有断层、溶洞等易发生突水涌泥、塌方、卡机的不良地质,但掘进机却一无所知,轻则造成工期的延误,重则可能诱发安全生产事故。”所以,“往前想”“往前看”的需求就特别强烈,研发重点对准关键技术的关键点。
“技术原理同夜间飞行的蝙蝠类似,通过弹性波感知障碍物。掘进机破岩时会发生震动,我们就利用反射回的‘波’进行探测。”刘斌介绍,技术的难点还在于从复杂的信号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对不良地质进行成像。
技术攻关之下,“创新果”在实验室中诞生,但真正在真实场景中落地,还需要漫长的“磨合”。“实际工程中所遇环境的复杂程度,是实验室仿真无法比拟的。”研发团队经过上百次的反复探测实验,不断对“新技术”进行打磨、提升与完善,最终让技术成果落地应用,为隧道掘进安全施工提供支撑。
在中国专利奖榜单中,来自济南的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说是张“熟面孔”。凭借抢占创新制高点的科研项目,攻关高价值专利,近3年间荣获金奖1个、银奖2个。
夺金的“变电站带电水冲洗机器人系统及方法”项目,让“变电站”可以“自由沐浴”。变电站是电网的心脏,对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起着关键作用,但露天变电站受环境污染,设备表面污秽沉积,容易发生污闪,就像“心梗”会造成系统短路,甚至会引起大面积停电。
如何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彻底解决变电站设备污垢清理难题?国网智能研制变电站设备带电水冲洗机器人系统,实现机器人作业环境的自主感知、作业过程的自动执行、作业流程的智能决策,并在国内外首次完成变电站设备密集、强电磁环境下“带电”水冲洗作业。
这些企业不仅代表着济南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更依靠着高价值专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汲取转型升级的动力。华熙生物亦是如此,同获金奖的“酶切法制备寡聚透明质酸盐的方法及所得寡聚透明质酸盐和其应用”项目,成功打破透明质酸酶活性低、成本高、寡聚透明质酸难以量产的技术壁垒。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而专利就是创新实力的体现。“酶切法”专利技术的应用与落地,对企业而言,极大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对产业而言,让全球透明质酸产业升级“看到”未来发展空间。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业文 通讯员 胡艺萌 报道)
热门跟贴